同为汉人,为何曾国藩屠杀太平军毫不手软?难怪外号曾剃头!

2024-04-15 12:02     360kuai

曾国藩,大家都比较熟悉,本人也曾经写过有关他宦海沉浮的一生,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一生官至两江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死后谥号''文正'',后世称''曾文正'',而且也有后人称他为千古第一完人。

如此多的光环笼罩其一身,而他也''不负众望'',终究是成为了许多人崇拜的对象,但是称为''完人''的他就真的没有污点?有人为此提出了疑问,那为何他在攻打太平天国时对江浙贫民痛下杀手?本文就此问题为大家解答一番。首先1852年,太平军崛起,一路所向披靡,攻无不克,清军几乎无法抵御,眼看大半江山落入太平天国之手,矛头直指京城所在之北方,清廷也必须有所动作来保全这岌岌可危的江山。而原来骁勇善战的八旗军已经腐朽没落变得不堪一击,满清统治者出于无奈,便饬令各省举办团练,以助''攻剿''。原来只知道''孔曰成仁,孟曰取义''的曾国藩从此走上军事舞台帮办团练。1853年,曾国藩奉命帮助湖南巡抚张亮基督办湖南团练,后来曾国藩认为团练不足恃,决定组建一种新的军队,这就是湘军,晚清著名的湘军由此横空出世。而从他操练湘军到攻克天京这一路的历程以及他为官的一生来看,他对江浙平民大肆屠杀的原因有四点。

一,湘军的组成及治军从名称大家也大致能猜的到,湘军将领主要是湘乡人,大多是封建儒生,士兵则招募湘乡一带农民。所以这样一来,曾国藩与一些重要将领既是同乡,又有同学、师生、亲友的关系。而湘军的士兵都是由营官自招,并只服从营官,上下层层隶属,全军只服从曾国藩一人。士兵则很多都有亲属关系,或是左邻右里彼此相熟,这一特点决定了一荣俱荣,大家的生死都捆绑在一起,大家都是一个小团体,上了战场较为相互照顾策应,进退有据,肯死战,''吃得苦,霸得蛮,舍得死'',是湘军的生动写照。经过这么一介绍,大家也都知道了湘军的性质,差不多就是雇佣兵,那些什么替天行道,保家卫国这类的口号他们也不感兴趣,他们也是穷苦出身,冒着九死一生的危险从军的目的无非是用命换钱,所以不抢哪来的钱。这里有人要问,那朝廷不有军饷吗,干嘛还要抢?呵呵,大家可能忘了,这一时期的清朝,不仅有内忧,还有外患。各国列强条约签订一大堆,朝廷根本发不出军饷,九江破城前,胡林翼称''水师、鲍营、义渠各营尚欠十二三万两。安庆破城前,欠饷更加严重,''军饷已欠六个月,(胡林翼)日夜焦灼,无术可济''。为此,湘军甚至出现哗变,持械聚众要钱。为了平息士兵们的金钱欲望,自己又没钱可用,曾国藩之流便默认攻破江浙一带以后让他们抢劫。并且这种纵兵焚烧抢掠被认为是带兵之道,是激发湘军狼性的一种策略。同样的事,在世界历史上也累见不鲜,远的也不说了,就看近的,八国联军侵华的时候有没有烧杀抢掠?火烧圆明园是不是?旅顺大屠杀是不是?所以说湘军也并非"一枝独秀"。

二,彻底消灭太平天国大家也都知道,太平军本就是从百姓中发展起来的,相较于清廷,太平天国对百姓的控制能力更强。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太平天国是政教合一啊。而且在太平天国之时,南京有两次屠杀。第一次是太平军,第二是清军。1853年太平军进入南京后的屠杀,惨烈度几乎等同于后世异族侵略者制造的南京大屠杀:凡是满清官员、满族的百姓、知识分子、僧尼道士、商人,不分男女老幼统统杀头,许多人不堪凌辱,举家自杀。太平军进城前,南京原有人口至少有六七十万人,春季进城后仅九个月,到当年年底,天朝顶天侯衙核查登记人口时只剩15万人,其中老弱男子4万人,妇女11万人。而妇女减员之快尤为惊人。就这样,南京变成一座巨大的集中营和宗教场所,实行严厉的等级制和神权的思想钳制。曾国藩纵容曾国荃部湘军对太平天国军队的杀戮,也是有因就有果,本身也是针对太平天国暴行的针对性报复行动。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