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此处,也许有人会说,演义纯属虚构,有什么讨论的价值呢?抛开《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其文学价值非凡不谈,其中虽有三分假,变有七分真。关于陈琳之事,便与正史的记载,出入不大--正史中仅是没有记载,曹操因为看了陈琳的檄文,吓出一身汗,从而使自己的头风得到缓解一事。《三国志·陈琳传》记载:"琳避难冀州,袁绍使典文章。袁氏败,琳归太祖。太祖谓曰:'卿昔日为本初移书,但可罪状孤而已,恶恶止其身,何乃上及父祖邪?'琳谢罪,太祖爱其才而不咎。"《三国志》注引《魏志》曰:"琳谢罪曰:'箭在弦上;不可不发。'"之后,陈琳成为了建安七子之一,而建安七子与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由此可推知,真实历史上的陈琳,应该也得到了曹操的厚待和重用。
通篇分析之后,我们不难得知,不管是演义中,还是真实历史上,曹操都并非是一个纯对自私、奸诈的人,他也有宽容的一面,尤其是面对才华卓越者的时候。他的唯才是举,不是说说而言。另外,正是因为他与陈琳的对话,为后世留下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这一成语,用来比喻形势所迫,不得不采取某种行动。
本文所有资料均来自于《三国志》《三国志集注》等书,小编保证内容之真实性,同时无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