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王朝到了后期,为何不再主动出击游牧民族?

2022-10-08 07:19     360kuai

蒙恬、卫青、霍去病、李靖、李绩、徐达、常遇春、傅友德、蓝玉等王朝悍将是游牧骑兵之绝对克星,其猎杀游牧骑兵之战绩,为世所公认。中原帝国有如此猛将存在,自然不畏惧游牧骑兵,匈奴、突厥、蒙古无不是其手下败将,深入漠北猎杀对手,自然是王朝之选择。有意思的是,到了王朝中后期,面对北方游牧骑兵之威胁(从未解除过),中原帝国便不再主动出兵征讨,而是采取守势,貌似比较消极。汉朝、唐朝依然和亲,送公主求和平;明朝则干脆守卫长城,北方草原成为游牧骑兵之天下。那么,为何到了中后期,中原帝国就不再深入漠北征讨对手,而是甘愿采取守势,过着太平日子呢?就笔者而言,主要原因如下,一起来看看。

01.游牧民族不再是统一政权,对中原帝国之威胁减轻

历史往往有某种"巧合",抑或说是"宿命",中原帝国前期强盛时,北方游牧民族也正好统一草原,两者互相成为对手。从刘邦建立汉朝到武帝在位,匈奴一直统一着北方大草原,对农耕地区虎视眈眈;唐朝建立之初,草原基本是突厥之天下,且突厥并未明显分裂;明朝建立初期,蒙古退回草原,但北元依然是一个统一政权,还梦想再次入主燕京;清朝建立初期,漠西蒙古趋于统一,与中原分庭抗礼。在此背景下,中原帝国只能集中力量,想尽办法深入漠北,去消灭这些可能威胁王朝生存之隐患。经过多次征讨,到了中原王朝中后期,这些游牧民族已经四分五裂(蒙古最明显),彼此之间相互征讨,不再对中原帝国构成致命威胁。此时,中原王朝可以采取"分而治之",在这些游牧民族之间搞平衡即可,出兵征讨没这个必要,也得不偿失。

02.中原帝国士兵战斗力低下,名将也稀缺,野战没有必胜把握

纵观中原王朝8大帝国,其军队战斗力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弱化,其中以清朝最为明显,八旗劲旅从"谁都打得过,到谁都打不过"转变只用不到五十年,也算是军事史上的奇迹了。王朝中后期,帝国士兵之战斗力令人堪忧,野战中压就不是游牧骑兵之对手;人数相当时,只有被吊打的份,毫无还手之力。武则天时,唐军并未衰败,可野战中已经不再是契丹对手。要知道,此时的契丹还是北方众多游牧民族中尚弱小之一部。士兵战斗力下降,名将也十分稀缺,难以承担起讨伐游牧骑兵之重任。之所以如此,与中原王朝实行"兵农合一"之军事制度有很大关系。封建土地私有制下,兼并问题愈演愈烈,"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没了土地,"军籍"户口减少,士兵逃亡严重,军队编制大多不满员,将官吃"空饷"现象非常严重。如此之军队,何如能征讨漠北呢。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