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军战败后 咸丰为何不怕割地赔款 却很怕洋人这一正当要求?

2021-05-15 10:00     360kuai

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一般被认为是始于道光二十年(1840年),在这一年里,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由于清政府长期闭目塞听,积贫积弱,不到两年清军宣布战败,中英签订《南京条约》,为晚清中国丧失主权的开端,正式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后付出的代价,我们今天看来乃是丧权辱国,但对当时的清政府而言,只算栽了一个小跟斗。毕竟当时英国的军队没有打到京城,《南京条约》的签订也只是赔点钱以换取和平,清政府估计觉得还不算太亏。因此条约签订后,道光还安安心心地当了近十年皇帝,这期间未见清廷有任何改革图强、一雪前耻的积极举措。

由于清廷的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战后不到二十年,便迎来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这一场战争付出的代价更大,英法联军直接兵临城下,将咸丰皇帝赶出京城,还一把火将皇家宫苑圆明园烧成白地。战后签订的中英、中法、中美、中俄四国《北京条约》,也新增了更多让渡主权的屈辱条款。

在大部分人的观念中,签订不平等条约最为屈辱的条件,莫过于损害国家的主权,因此即便是在城下之盟的谈判中,也应该尽可能减少主权的丧失。但在当时清朝统治者的眼中,向列强割地赔款好像是次要的事情,他们所反复纠结的,反而是要不要接受外国大使当面呈递国书。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