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史记的《韩信卢绾列传》和《高祖本纪》以及后来的《资治通鉴》中都有他造反的记载,而史料中明确的说了,他是真的反了,而且攻下了代地,造反的最早时间是在公元前202年的7月。而在历史上,这个代地在燕西边。一般来说,他是从燕地发兵的,第一战基本上都是选择南边的冀州为主战场,他们居高临下,并且华北平原资源多啊,只要准备充足,拿下来不是什么难事,之后只要沿着太行山和黄河进攻,很跨就能有自己的割据地,当年刘秀就是这么干的。可是他却爬到了代地。
要知道代地可是没有什么军事价值的,这里就是现在山西的大同朔州一代,那时候没人烧煤啊,而且拿下这里,下一步只能去太原,而太原那时候是一个军事重镇,他臧荼是有什么想不开的非要这么打仗?其实我们将燕代两片地方一合并就能看出问题,在宋朝,这片地方合称燕云十六州,这里就是让宋朝头疼了整整一个时代的地方。
确实对于我们的中原王朝来说,这里是一个动员能力非常弱的地方,虽然没有办法进取,但是易守难攻,可是中原打仗最重要的就是资源,所以这里其实对于臧荼的意义不大。可是对于少数民族来说,人家是游牧民族,抢完了就跑,没东西就再来一次,你这边无险可守了,只能看着被抢。北宋就是这么被消灭的,而刘邦也是这么被围的,臧荼背后是谁,相信大家已经清楚了。
公元前202年七月正值秋天,而在公元前205年一直到公元前202,北边的匈奴统一了大月氏,完成草原的统一。而秋天,游牧民族要出来抢东西过冬了,此时的战马和骑手们经历了春夏的修养,正是最强的时候。而另一点比较好重要的线索就是,臧荼之子在败亡后跑到了匈奴,受到了重用。
所以这样我们也能看出来了,臧荼造反诡异的进军路线其实就是给匈奴打下战略要地,他早就和匈奴人谈好了,到时候俩人一块发财。不过刘邦却很轻松的将臧荼就收拾了,而这额原因很可能就是,匈奴那边在大月氏处理的尾声出现了问题,或者是遭遇到了天灾,所以臧荼苦苦等待的援军并没有到来,只等来了刘邦樊哙等人的圈踢。但是这也预示了一件事情,匈奴这边同样统一了,对于中原地区有了想法,而这个想法莱尔很快,因为一年之后,白登之围就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