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城,对于清军而言,主要是消灭太平军中坚力量;而对于太平军而言,却有战略突进的需要。无论出于何种目的,夹在中间的老百姓无疑是最大的受害者。
一般的说法是,清军与民众的矛盾更为激烈,民众拥护太平军,敌视清军。很多史料中都有"民贼合一"、"民不恨贼而恨兵"的记载。就连曾国藩自己都说,岳州以下直至金陵数千里,民蓄发纳贡,习为固然,如果官军稍加强迫,则即刻转而为贼。可见,民众对于清军是不怎么友好的,至于清军后来屠城,则更加重清军与民众的矛盾。
当然,对于太平军,民众的态度也暧昧不明。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之余》说,他家曾雇佣过一个保姆,保姆经历过太平天国。当时,保姆最害怕的东西有三样,分别是"长毛","短毛","花绿头"。"长毛"就是太平军,"短毛"指剃发的清朝官兵,而"花绿头"则是英法组织的洋枪队士兵。在老百姓看来,太平军、清军没有正邪之分,都是令人后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