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吕不韦为了编书,集纳了食客3000人,表面上是效仿魏之信陵君、楚之春申君、赵之平原君、齐之孟尝君,礼贤下士,汇集英才,但私人势力如此强大,秦王嬴政将有何感想?
二、《吕氏春秋》成书,洋洋20多万字,吕不韦将书放到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这样的做派,既是为新书做广告,又是示好天下英才。吕不韦早已是秦国的''政治权威'',如此大树''理论权威''的架势,秦王嬴政当做何感想?
三、《吕氏春秋》成书当年是嬴政即位8年,次年嬴政就要举行''冠礼'',随后亲政。这样的时机选择,不会是巧合。吕不韦在很大程度上,试图以自己的理论约束即将亲政的嬴政。
他在书中直言编撰的意图:''尝得学黄帝之所以诲颛顼矣,爰有大圜在上,大矩在下,汝能法之,为民父母。盖闻古之清世,是法天地。凡《十二纪》者,所以纪治乱存亡也,所以知寿夭吉凶也,上揆之天,下喻之地,中审之人,若此则是非可不可无所遁矣。''秦王甘心受吕不韦的约束吗?
四、《吕氏春秋》中所涉及的大量治国思路,与商鞅以来的秦政相左,尤其提倡对君王的权力进行极大的限制,主张''天下非一人之天下,天下之天下也'',''以无为为纲纪'',国君要''处虚'',''无智,无能,无为'',不必过问具体的政务,只须用力选拔人才和考察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