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有高人!重磅战略密集出台 中国地缘格局和经济布局发生巨变

2021-04-12 10:17     斐君思享汇

题记:

极其重要,却最易被忽略的大战略,正在徐徐展开!

引子:

这个世界,越来越乱。

某大国为了转移矛盾、转嫁疫情带来的严重损失,开始剑指全球,到处煽风点火搞破坏。

从缅甸政变到俄乌战事一触即发,从搅局中东到航母在我周边游弋,所有这些动作,加在一起,都有一个共同的指向--打乱中国经济的外循环。

中国如何破局?

明眼看到的:

是西路拓展(中伊战略协议);

是东路进击(航母战斗群前出太平洋);

是合纵连横(主动进取型外交,全球大统战)……

但是很多人没有注意到,为应对越来越不确定的外部环境,以及尽快破局"双循环"战略,中国正在实施一系列空前的区域发展重大战略。某种程度上说,这是应对内外大变局最重磅的、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大手笔动作。

具体有哪些战略,我们来罗列一下。

3月底,两会后首次政治局会议聚焦中部地区发展,这也是2013年以来,决策层首次聚焦中部地区发展,至此实现了"东西南北中"五个方向国家级区域战略全覆盖;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成为十四五规划着墨最多的区域战略,并跻身国家级战略,河西走廊和西出通道得到强力支撑;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即将上马,极大均衡国家战略发展空间;

西部陆海新通道、川藏铁路等彻底改写地缘政治格局的重大工程即将上马;

东北振兴战略有新表述、新突破……

这一系列重大区域战略,级别之高、出台之密集、谋划之深远,极为罕见!

常规分析认为,这些不过是国家区域协调发展、均衡发展的固定动作,其实不然。

只有从往后十年、二十年的大视野,才能理解这一轮密集推出的区域战略,如果仅仅关注短期投资机会、概念股等,那就过于舍本逐末了。

更进一步说,如果不搞清楚这一轮区域战略的特别之处,就无法真正把握更持续和战略性的投资机会

而我敢肯定的说,不少人没有看懂这一波区域战略的逻辑,大部分关注者、投资者也仅仅是追热,而没有看到更本质的东西。

从根本上来说,这次区域重大战略的密集推出,不是单纯的刺激计划和扩大投资其真正用意,是中国正在面临的国际形势,那就是某大国的各种围追堵截和搞破坏,中国需要在内部下一盘大棋,一方面彻底改写地缘政治格局,另一方面通过内循环的强大动能、势能,外溢至周边和一带一路,彻底打通内外循环,冲破樊篱,打开一个新的局面,为双循环大战略和地缘政治提供安全可控的环境。

从这次已经公布的区域战略主要分布于中西部和边陲地区,就可见一斑。

一句话,这次大规模区域战略最重要的一个考量因素,是关乎未来中国的国际战略和地缘政治问题,不是简单的国内经济

我们一个个来分析。

一、落子中部、布局"天元"

既"谋全局"也"谋一域",向来是大国治理的重要课题。

中国的区域经济格局,北有京津冀,东有长三角,南有粤港澳,西有成渝。如今,中部地区发展又摆在了决策者的案头。

去年以来批复的基建项目看,河南、山西、陕西和甘肃都有非常多的基建项目在逐步上马。这些都是黄河经济带战略覆盖的主要省份

首先来看河南。从人事安排就能看出河南的分量。

2019年,原上海市委副书记尹弘调任河南省长,今年3月底,尹升任甘肃省委书记,是2021年首个履新的省委书记。同时,长期在浙江任职的、原杭州市长升任郑州市委书记。

把上海和浙江锻炼出来的省部级干部集中调往河南、甘肃,其用意非常明显。

我们再循着尹的足迹来到甘肃。

二、一篇重磅文章,信息量超大

近期,《瞭望》杂志刊发了一篇重磅文章,《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将极大均衡我国战略发展空间》,这篇文章信息量非常大,值得反复研读。

文章透露,2020年末,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规划方案比选论证报告已报送国家发改委。

作为规划调研参与者,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光谦在文章中介绍了西线工程规划相关情况,"西线工程规划从长江上游调集约240亿立方米水到黄河上游。水利部门通过长期研究和勘察,已形成'上线'和'下线'两条线路设想。'下线'从金沙江叶巴滩水电站、雅砻江两河口水电站、大渡河双江口水电站调水入黄河支流洮河,调水约160亿立方米;'上线'从雅砻江、大渡河干支流调水至贾曲河口入黄,调水约80亿立方米。两条线路以引水洞涵为主,均可形成自流到黄河上游。"

三、

十四五"着墨最多"的区域重大战略很少有人注意到,"十四五"规划纲要释放出一个重要信号--黄河流域将迎来空前的发展机遇。

写入国家顶层设计,作为重大国家战略,意味着会有更高层面的统筹、能得到更大力度的支持。

四、川藏巨变

再来说一下四川。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提出,将实施川藏铁路、西部陆海新通道、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开发、国家水网、星际探测、北斗产业化等重大工程。

六大战略级别的工程中,有三个与川藏有关。

四川大部直接镶入青藏高原,是唯一一个有足够的资源辐射西藏的相邻省份,人口众多,经济体量也足够大,所以在四川进行的大规模基建,一方面是中国经济向西南渐进辐射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是必须基于四川盆地的辐射能力和可持续支撑能力,打通更具经济价值和地缘意义的进藏通道,即川藏线。

五、

东北振兴不同于以往的信号

这一部分内容,在摊牌决战,火力全开,大国博弈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深度分析)文章中有过分析,今天有部分补充和新的分析。

东北振兴可谓年年提,大家可能觉得没什么稀奇,不值得关注,但今年的东北振兴内涵大为不同。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特别提到,"推动东北振兴取得新突破"。

大国有高人!重磅战略密集出台 中国地缘格局和经济布局发生巨变

十四五规划对东北振兴也有新表述,纲要中明确,从维护国家国防、粮食、生态、能源、产业安全的战略高度,加强政策统筹,实现重点突破。

斐君分析认为:

其一,东北不振兴、塌陷的话,京津冀则失去战略腹地和拱卫支撑。

其二,东北振兴关乎中俄朝深度合作,只有东北起来了,中俄朝的紧密合作才会有经济基础和底气。

其三,东北塌陷的话,我北方地缘环境将会有一个重大软肋,暴露在对手面前。

在外部、周边环境日趋恶化的今天,东北振兴必须按下快进键。

由此,国家层面东北振兴的工作机制也有了大变化,2月,发改委牵头建立"东北振兴省部联席落实推进工作机制"。

根据官方消息,工作机制由发改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和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及大连市组成。

如果没有这样一个超越东北四省区的"国家级组织",假设由四方自己组成一个协调机构,由于相互间没有职能权威,各方只能从各自利益出发,这样的模式不可能真正产生实效,完成不了国家使命。

建立省部联席工作机制,就能把东北地区视为一个整体,从国家全局高度和层面来强力推进东北振兴。

时不我待!一切都按下了快进键!不允许再慢腾腾、温吞水了!

结语:

当前,中国面临巨大的地缘政治压力,如果不主动做出大手笔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大动作,将会非常被动。

可以说,要理解这一轮区域战略的真正背景和含义,以及未来中国经济的走向,还得站在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看问题。此次大规模区域战略,至少会影响到未来三十年的内部大棋局和东亚地缘格局。

从这个意义上去思考这一轮区域战略的最终走向,可能会得出更有价值的结论。在此基础上,再去寻找更可持续的投资机会,获得成功的可能性就会大幅增加。

一句话,这一轮重大区域战略关乎区域均衡发展,关乎内循环,关乎一带一路和陆权,关乎制衡海权和冲破围堵……堪称实实在在的大破局、大突围!

润物细无声的利益格局重塑,正在上演。

种种利益格局,当然不是一天奠定的,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但大家都见过江河凌汛吧?春季到来时,暖流渐渐化冰为水,冰面下暗流不断积累动能,冰面上什么动静都没有……

此时此刻,春江水暖谁先知?只有少数敏感者略知一二。

凌汛到来的那一刻,冰凌将排山倒海!

参考资料:

《瞭望》: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将极大均衡我国战略发展空间

肖磊:中国超大规模基建计划将彻底改变地缘政治格局

城市进化论:细品十四五"着墨最多"的区域重大战略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