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转身”的殡葬第一村:“纸活”降温,电子花圈成新宠(5)

2021-04-05 18:45     新京报

改革下的传统纸活

殡葬行业利润丰厚,这是冯子川和同行们也并不会避讳的说法。荣姐提及,以寿衣来说,一套寿衣的批发价几百到千元不等,但零售到大城市,中间层层转剥,最后能卖到三千元以上。

但如今,他们给这个事实前面加上“曾经”。

“过去信息闭塞,做的人少,产业垄断,买这东西的人又基本不讲价,从我手里到死者家属那,不知道要被流转多少层,一个花圈零售价要高出批发价的五六倍不难。”冯子川说。

现在的价格基本透明,冯子川经常要在电话里和客户因为一毛、几分的批发价来回周旋,让步的结果是这一单又要少卖掉几百甚至几千块钱,不让步的话,客户一转脸去了别人家,左右为难。

冯子川说,以花圈来说,批发的单价在十几元,他们单个的利润大概只有几毛钱。“批发商一般都是几百上千的购买,我们的单价就压得更低,主要还是靠批发量赚钱。”

近些年,许多省市在移风易俗、殡葬改革大环境下逐步推行新政策。

今年3月,哈尔滨发文对丧事活动中摆放、焚烧冥币和纸人、纸马(牛)等扎糊的丧葬用品下了禁令。雄县早在去年就曾发文,提倡进行“绿色环保”的殡葬祭祀。

显然,传统殡葬纸活与此背道而驰。

冯子川已经能感受到变化,发达省市的客户几乎不再有,但另一方面,在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农村市场依旧对此需求量大,总体来说生意还是在继续向好,“好像一时半会儿,老百姓还是依赖最传统的祭祀仪式,老人生前缺什么、喜好什么,去世后子女们给烧去一些,我觉得这不是封建迷信,更多是亲人们在安放哀思和寄托。”

冯家兄弟姊妹3人,冯子川最年幼,起步做殡葬生意最早。直至2018年,大哥冯大伟才入行,“电子花圈”也在这时头一次出现在了米北庄殡葬用品街上。

兄弟俩是同行,门店和厂房都相隔不过几十米远,冯大伟家产品的制作现场与弟弟冯子川家的风格迥异,焊接好的花圈形不锈钢架上用绢花装扮,中间醒目位置空出一块大约半平方米的位置,一名工人正在往上安装一块电子显示屏幕。

与父母们曾经手工印刷制作的“奠”字不同,冯大伟家花圈上的“奠”字是金属白色的,上面排布了LED小灯泡,制作好的花圈插电后,“奠”字点亮,电子屏幕上可以滚动出现悼念文字。

等待“转身”的殡葬第一村:“纸活”降温,电子花圈成新宠

3月21日,冯大伟站在院外等着新最好的电子花圈发货。新京报记者张静姝摄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