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风口
“这是糊弄死人,烧不掉就带不走。”冯大伟刚推广电子花圈时,首先受到来自父母的打击,做惯了传统生意,老人们觉得这东西没有市场,烧不掉的花圈势必会白白烧掉冯大伟的投资钱。
但在冯大伟看来,就算人们一时半会儿难接受,但电子化的殡葬产品是个风口,在殡葬改革不断推进、环保要求不断严格的前提下,电子花圈是传统烧纸的替代品。
但老人家的话不无道理,“烧不掉就带不走”,在以农村乡镇市场为主体的殡葬行业里,不管是零售商还是消费者,对电子花圈是啥还没弄明白。
电子花圈并不是冯大伟原创的,他第一次见这东西是在南方某市,但当时同行便告诉他,虽然东西做成了,但不好推广。冯大伟想,把它带到全国殡葬用品的龙头街上,“没有啥是卖不出的”。
但阻碍还是遇到了,首先不愿意接受电子花圈的是殡葬用品零售商。
冯大伟发现,即便是在一些已经在推行殡葬改革的地区,已经有人在经营电子花圈,大多做的“遮遮掩掩”,不愿好好推行。究其原因,是纸质祭品利润空间大。
“纸质品是一次性用品,烧完一波没了,本身单价利润空间就大,用数量还可以再带动一次(利润)。但电子花圈不一样,一般是零售商买回去后出租,一次消费10个、8个的,租金不过几百块钱。”
下沉市场对电子花圈不友好,冯大伟在一些相对发达的地区找到了出路,在河北、天津、山西、贵州等等一些地区,越来越多零售商店,殡葬一条龙服务商家开始从冯大伟手里订货,疫情这一年,冯大伟外出次数减少,但口口相传带来的网络订单日渐增多。
目前,这种批发价在五六百元的电子花圈,他平均每日出货量在30个左右。
电子花圈经过几番改良,框架从过去铁质变为不锈钢材质,更加轻巧便于搬动。顶部焊接了一个凸出的造型,整体看上去更美观,有人愿意让电子屏幕更大些,有人希望花圈整体尺寸小一点,这些他都可满足,“东北的客户说他们那边流行一种桃形的花圈,这咱也已经给做成功了。”
米北庄殡葬一条街上也多了几家销售电子花圈的门店,有人向冯大伟取经,他不含糊地讲授经验。显然,比别人早迈步三年,已经抢占了市场先机,拿到了原材料供应商的最低价格,他计划下一步自己主要负责加工半成品,提供给下游客户让他们自己组装售卖。
他觉得在殡葬用品这行,这就是未来的风口。
米北庄大集,有门脸商家将街道当作展台。新京报记者张静姝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