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所作所为为宦官和文官集团的崛起埋下了伏笔(2)

2022-11-25 10:39  360kuai

这一改变,使得许多宦官能够粗通文墨,有的甚至学有所成,甚至能够达到学识通晓古今,拟旨援笔立就。后来,朱瞻基又设立司礼监秉笔太监和司礼监掌印太监,协助自己处理公务,其中秉笔太监负责代替皇帝行"批红"之权,而掌印太监则负责最终的审核盖印。

明宣宗朱瞻基时,他尚且能够将宦官置于控制之内,然而一旦皇帝怠政,宦官便能迅速通过"批红之权"来干涉朝政,并利用与外廷之间的桥梁作用,对外廷形成压制。明宣宗之后,明英宗时期的王振便是典型恶果。
隐患之二:内阁权力的不断加大,文官崛起速度加快

洪武帝朱元璋废除丞相之后,由于皇帝平时处理的政务实在太多,于是明成祖时期开始设立内阁制度,不过早期的内阁只是一个咨询机构,负责向皇帝提供建议以供参考,也就是说只有建议权,而决策权仍然在皇帝手中,执行权则在六部,然而这一情况在仁宣年间开始改变。

仁宗时期,朱高炽因杨士奇、杨荣等乃是东宫旧臣,因此这两人不仅得以进入内阁,而且均兼有尚书职位,而明宣宗朱瞻基同样延续了这种设置。例如杨士奇保留了兵部尚书,黄淮保留了户部尚书,而金幼孜则保留了礼部尚书,这使得他们拥有了一定的执行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