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人给唐朝人带来哪些奇葩爱好?喜欢吃饼,女扮男装(5)

2022-12-19 06:19  360kuai

羃?最早是西域地区男子的装扮,用来遮挡西北的风沙。到了唐代,它俨然成为女子遮蔽容颜的帽子,带着长长的披巾,遮蔽全身。穿着男装的女子,是否代表着唐代妇女的自我意识较强,想要拥有和男子同样的权利和地位呢?我们来看武则天的例子,风水玄学大师袁天纲,第一次见到婴儿时期的武则天时,她穿着男孩子的衣服,所以才有''此郎君子龙睛凤颈,贵人之极也。''错把则天当做男孩的误会。后来发现则天是女孩儿,非常惊讶,说出了''后当为天下之主矣''的预言。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也曾经穿着男装去参加宴会,向父王、母后展现自己。她们对男装的喜好,必然会对社会风气产生影响,不仅是要突破内外之别,参加社会公共活动,还要谋求相对的平等地位。可以说唐代的部分女性已经拥有了较强的性别意识。但是,不同社会群体,或不同社会阶层的妇女,女扮男装的情形也不相同,女扮男装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展现自己的个性。

最后,我们把目光投向中唐,自此之后女性装扮出现''衰颓化'',与之前的开放、包容、热烈相反。''安史之乱''后,唐代统治阶级加强了对少数民族的提防和忌惮心理,这直接导致中唐之后的反胡之风,女子服饰逐步恢复汉魏以前的旧观,改穿大袖宽衣。化妆风格也大为变化,白居易诗中的''腮不施朱面无粉。乌膏注唇唇似泥,双眉画作八字低。''脸上不擦粉,也没有腮红,嘴唇涂成泥土一般的黯淡颜色,眉毛低垂如八字。种种迹象反映出唐代观念开始趋于保守,这影响了宋及以后传统文化的发展,形成了由''唐型文化''向''宋型文化"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