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皇陵立105字碑文,子孙十三陵为何立无字碑?原因令人无(4)

2022-10-25 07:39  360kuai

后来,人们在清人梁份所著的《帝陵图说》中,对无字碑之谜有了一些了解。在安微风阳的明祖陵前,有一块"大明皇陵之碑",上面的碑文是开国皇帝朱元璋亲自撰写的。本来,洪武二年,朱元璋下令立皇陵碑,由翰林院学土危素撰文。可是碑文写成后,朱元璋却认为它是"儒臣粉饰之文,恐不足为后世子孙戒",因此在洪武十一年,趁皇陵新建祭莫之际,亲自动手撰写碑文。他回想自己身世之凄苦、开国之艰辛岁月之苍凉,不禁悲愤交集,奋笔疾书,一篇长达105言的碑文一气呵成。

朱元璋的事情说明明朝有铭写碑文的传统,但后来的皇帝为何不继承这一祖训呢?据史料记载,原来长陵、献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康陵七陵门前,并没有碑亭和碑,这些都是到世宗时才逐一建成的。

当时的礼部尚书严嵩曾请世宗撰写七碑之文,但迷恋酒色、沉于修道成仙的世宗却根本没有心思和才华来撰写。自此,十三陵前的碑文便成了无字碑。

综上所述,明朝十三陵前的无字碑和武则天的无字碑截然不同,武则天的无字碑是想让后人去评价她的功过是非,而明朝中后期的皇帝多半昏庸无能,除了才疏识浅,懒于费神动笔,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江山日下,国家飘摇,已经毫无"功德"可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