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高议揖让以收名誉,士之好言饰外者多归之,公以至心待人,不为虚美,士之忠正远见而有实者皆愿为用,此德胜也。
袁绍世代"名门",为了维系袁氏一族荣耀,言谈高调之余,假意谦恭揖让,并以此笼络人才,但笼络到的基本也都是夸夸其谈、才疏学浅之辈。曹操则推心置腹、以诚相待,从不虚情假意;自己严谨俭朴,赏赐有功之人却从不吝啬,吸引到身边的人才,皆为忠心正派,有远见卓识的实干派。在郭嘉眼中,曹操之德,远胜袁绍。
7."仁"胜
绍见人饥寒,恤念之,形于颜色,其所不见,虑或不及,公于目前小事,时有所忽,至于大事,与四海接,恩之所加,皆过其望,虽所不见,虑无不周,此仁胜也。
袁绍瞅见有人饥寒交迫,悲悯之情会挂在脸上,对于更应该关注的大事,却经常考虑不周,只是卖弄"妇人之仁"罢了。曹操对眼前的琐碎小事儿,有时难免忽略,但对于军国大事,却思考得周全而细致。曹操治下,人们所受的实惠,往往超过他们的期望。袁绍的小恩小惠、假仁假义,与曹操的虑无不周、大施恩惠相比,哪个更得人心,显而易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