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好喧哗取闹的宋王朝士大夫而言,人类一分为二,使他们在吵闹内斗中,可以节省不少精力。一旦掀起争论,只要立刻把自己纳入君子系统,把对方纳入小人系统,就自以为可以大获全胜。
我们举出下列一事,作为说明。宋王朝第四任皇帝宋仁宗赵受益没有儿子,收养他堂兄的儿子赵宗实(即后来的宋英宗)作为儿子,赵受益的堂兄是封爵濮王的赵允让。他们的关系位置,如下表所示:
1063年,宋仁宗赵受益逝世,赵宗实即位。于是发生我们现代人死也想不通,但当时士大夫却认为异常严重的称呼问题,即赵宗实应该称呼他亲生老爹(赵允让)什么?
宰相韩琦、副宰相欧阳修主张当然称为父亲,这主张是可以理解的。可是另一派以司马光为首的大臣,根据儒家学说,主张应该称他亲生老爹赵允让为伯父。因为儒家是宗法社会的产物,在宗法制度下,赵宗实是"小宗"入继"大宗",应以大宗为主,对大宗"法定父亲"(宋仁宗赵受益)的堂兄(赵允让),当然称为伯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