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缙不仅才华横溢、善于雄辩,而且富有正义感。当时洪武皇帝朱元璋在对待他认为不忠的大臣时往往采用极其粗暴的方式,由此造成的冤死者不计其数。许多大臣心中对此都有看法,但却没人敢发声,因为胆敢直言指出朱元璋错误的人大多都会遭到迫害。然而,年轻的解缙却并没有顾虑这么多,他在一次上朝面见皇帝的时候直言说道:"臣闻令数改则民疑,刑太繁则民玩。乃国初至今二十载,无几时无不变之法,无一日无无过之人。尝闻陛下震怒,锄根剪蔓,诛其奸逆矣。未闻诏书褒一大善……或朝赏而暮戮,或忽死而忽赦。"这番话的主要意思就是指责朱元璋反复无常,且用刑过重,连累了许多无辜之人。
解缙的这些言论虽然都是事实,但对朱元璋来说却已经是非常过分的批评了,毕竟没几个帝王能忍受臣子说自己反复无常,更何况是像朱元璋这样极度自负的人。正当满朝文武都为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轻人捏一把汗的时候,朱元璋却表现出了难得的大度。可能是他认为解缙年轻不懂事,也有可能是珍惜人才。总之朱元璋只是批评解缙"散自怒",因此将他贬为江西道监察御史。
然而,解缙并没有因这次碰壁而变得畏畏缩缩。不久,他又上书为牵连到"胡惟庸案"中被处死的韩国公李善长辩冤,并斥责御史袁泰蔑视朝纲,贪赃枉法,诬陷忠良。然而处死李善长是朱元璋的既定计划,怎么会因解缙一个书生的意见而做出改变呢?结果朱元璋召解缙的父亲进京,对他直说:"大器晚成,若以尔子归,益令进,后十年来,大用未晚也。"解缙只好随父回吉水老家修养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