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陨落!中国核潜艇首任总师、彭湃之子去世,两个月前视频跟记者打招呼(2)

2021-03-23 10:02  环球人物杂志

1940年底,彭士禄被护送至延安,进入青年干部学校少年班,后又进入延安大学中学部学习。彭洁告诉记者,刚读中学时,彭士禄学习很吃力,因为他过去只读过两年书,上课听不懂,尤其是数学基础很差,甚至搞不懂什么是sin、cos。在老师的鼓励下,彭士禄下苦功学习,在期末考试时,就赶上了进度,获得“优秀”评语。

·彭士禄曾就读过的延安自然科学院。

1942年春天,延安大学和中学部需要调派一批学员到延安中央医院当护士,彭士禄立刻报了名。中央医院建在一个窑洞里,设施非常简陋,彭士禄和其他医护人员每天给伤员换药、清理、洗衣做饭,由于干活勤快积极,他被评为模范护士。然而,彭士禄自己却病倒了,被诊断为肺结核。“当时药品匮乏,肺结核被视为不治之症,但我父亲一点都不怕,医生叮嘱他要卧床休息,可他照样游泳、爬山,没想到两个月后,他的病就好了。”彭洁说。

重新回到学校读书的彭士禄担任了第四学习小组组长,他带领同学们学习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时说:“我们的父母经过残酷的斗争,有的流血牺牲了,才换来这个学校,要是不好好学习,怎对得起自己的父母,对得起党?”他的话打动了大家,很多人掉下了眼泪。于是,第四小组的同学在他的带领下互帮互助,一起学习进步,很快成为了全校的学习模范。

那时候,除了学习,大家也要干活,不仅人人要种地,也要纺线织袜子、织衣服、弹棉花,甚至做牙刷。彭士禄总是一马当先带头干活,有一次挖井时,眼看天要下雨了,他把衣服一脱就跳下了井,麻利地挖了起来。学校开展文艺联欢活动,彭士禄用马尾巴做了一把琴,进行二胡演奏。

很快,彭士禄和第四小组的先进事迹登上了1944年7月5日的延安《解放日报》。1945年8月1日,作为模范护士和模范学生的彭士禄,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破例免去了预备期。

几十年后,有一次彭士禄参加延安校友会,一位校友跟他开玩笑说:“你就是彭士禄啊,你的大名我们早就知道了!当年老师要求我们把《解放日报》上你的事迹全部背下来认真学习,你可把我们整苦啦。”

延安的生活给彭士禄留下了深刻印记,影响了他的一生。他时常说:“延安圣地培育了我自力更生、艰苦拼搏、直率坦诚的习性。”

“我这一辈子只做了两件事”

抗战胜利后,彭士禄分别进入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大连工学院学习。1951年,他通过考试以优异成绩赴苏联留学,先后在喀山化工学院化工机械系和莫斯科化工机械学院学习。在这期间,彭士禄结识了留苏的中国学生马淑英,二人在异国他乡相知相恋,后来结为了夫妻。

20世纪50年代,国际核武器迅猛发展。1954年,美国核潜艇试验成功,作为最先进的海军装备之一,苏联等国也先后拥有了核潜艇。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急需核动力人才。

1956年,彭士禄以全优的成绩获得莫斯科化工机械学院“优秀化工机械工程师”的称号,正在进行论文答辩。时值陈赓访苏,挑选部分学生攻读核动力专业,成绩优异的彭士禄被选中。于是,他又在莫斯科动力学院进修了两年核动力专业,回国后被分到北京原子能研究所工作。

·彭士禄留苏时在莫斯科广场。

1958年底,中国开始了核潜艇研制。然而,苏联以技术复杂、中国不具备条件为由,拒绝为研制核潜艇提供援助。毛泽东主席批示:“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彭士禄和同事们深受鼓舞,迅速投身到核潜艇研制中。可是,由于技术和资金的缺乏,导致核潜艇工程下马。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第二年,周恩来总理召开中央专委会决定核潜艇工程(代号09工程)重新上马。消息传来,时任潜艇核动力研究所(715所)副总工程师的彭士禄激动万分,他主持核动力装置的论证、设计、试验以及运行的全过程,再次带领团队投入核潜艇研发中。

当时的中国一穷二白,缺乏核潜艇资料,科研人员大多只会俄语看不懂英语,彭士禄就组织大家学习英语,一边学习一边看英文资料,参考国外核电站的理论研究、方案设计以及核动力装置等基本情况,以最快速度完成陆上模式堆方案。

1965年,中央专委和中央军委批准了陆上模式堆的建造方案、地点和协作关系,决定建设核潜艇陆上模式堆基地(代号909)。彭士禄、赵仁恺、符德璠被任命为909基地副总工程师,彭士禄为技术总负责人。1968年7月18日,毛泽东签署命令,要求成都军区派一名师级干部和一个工兵营进驻909基地,加强基地领导和模式堆建设,即“7·18”批示。

不久后,八千军民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来到西南大山深处,开始了轰轰烈烈的陆上模式堆建设。

·彭士禄(前右二)与聂力(中)在工厂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