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的洪宪帝制导致他的统治最终全面失败,由于枉顾历史的发展变迁,袁世凯的称帝使得他苦心经营的北洋格局出现重大问题。袁世凯之所以最终选择称帝,无外乎是一些以封建思想为主的知识分子的推动,比如杨度等人,但是有趣的是,袁世凯的理论基础并不完全来自中国本土,其实也有来自国外的一些理论参考,而这就要涉及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那就是袁世凯的外国顾问古德诺。
古德诺是美国知名政治学者,袁世凯的称帝并非简单的古代政治复辟,虽然本身的思想是以封建帝王学说相关,但实质上,袁世凯真正学习的对象却是德日,而这其中,虽然古德诺并未真正参与支持袁世凯称帝,但其理论却和袁世凯的称帝有着很强烈的关系。
首先古德诺本身的思想是主张政治与行政分离的思想者,并非典型的民族论学者,但是却支持中国的强权建邦的道路,为袁世凯的个人独裁制定了理论基础。
其次古德诺满足了袁世凯关于效仿日德的基本政治规划需求,关于中国的政治建设,古德诺参考了大量日德的君主架构,使得国外君主政体真正吸引了袁世凯的注意。
古德诺以美国视角对于中国民主进程的失望分析,加重了袁世凯对于共和政体的抛弃速度,使得袁世凯渐渐在政得势后,完全倚重强权,开始过度自信膨胀。
古德诺的《共和与君主论》为袁世凯提供了直接理论参照。
从这个角度来看,古德诺虽然并非袁世凯称帝的主要原因,但却是个不可忽视的重要诱因,而古德诺也在后来表述过,他并不反对袁世凯称帝,还曾提出过,假如袁世凯不只是打赢了对蒙战争,而是在其他对日战争中取得优势,或许可以成功称帝。
由于只是历史假设,古德诺本身其实在当时的历史进程中没有参与袁世凯称帝计划,而只是广泛参与袁世凯的个人独裁。
从古德诺与袁世凯的这种关系来分析袁世凯称帝事件,可以判断出袁世凯称帝的本质目的,袁世凯以传统的封建帝制思想为基础,而目的却是构建日德那样的近代化帝制,从这个角度来看,古德诺提供的理论虽然并不完全,但却比杨度等人提出的理论更关键。
那么,从古德诺与袁世凯关系来分析,也可以看出袁世凯称帝失败的一些重要原因。
先来看,古德诺对于中国局势的预判失误所造成的影响,古德诺的预判失误加深了袁世凯政府对于封建帝制理论的重视,因为古德诺曾明确表示,中国已经习惯了千年帝制,相比于嫁接共和,进行帝制更为恰当,但这个预判并没有看到中国在辛亥革命之后底层群体的变化反应,以及局部地区对共和制的适应,也没有看到孙中山引入的民主思想在民族资本主义阶层的广泛影响。
古德诺的第二个预判失误,在于将中国与日德对比,其实应该强调的是,日德进行的路线是先进行近代化而后进行政治全面改革,之所以选择君主政体,除了君主的实权之外,更主要的是近代形式的民族主义广泛兴起,甚至逐渐极端化,导致可以出现近代化专制政体,但中国却没有这种狂热的民族主义情绪,虽然大陆文明多呈现民族中心思想,但实际上广大的小农社会环境,在民族主义上既相当保守僵化又非常中庸,并不会有一股极端民族主义势力忠于袁世凯。
虽然古德诺本人也认为自己对于中国局面的影响不大,但其实对于袁世凯来说,古德诺的理论是一种重要的制度建设跳板,于是急于实现全面独裁,盲目使用了这种理论,以封建帝制为基础,妄图建设近代中国君主专制,结果无视了历史的发展趋势,遭受到了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