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广在继位之后一直大力推行隋文帝发明的科举制,要知道在科举制之前,中国政治一直是察举制,为官者多为豪门世族,但是杨广大力推行科举制就不再需要看家族名望做官了,而是尽可能公平平等的去选拔人才,那这样一来就触犯到了豪门士族的利益。
所以久而久之豪门士族对杨广势必产生怨愤,豪门士族阶层在王薄起义之初也已经起兵反抗杨广了,以隋朝开国功臣杨素之子杨玄感为首的豪门士族阶层趁杨广东征高丽时起兵造反,后来被镇压下去,但是从这也可以看出豪门士族对于杨广的统治还是比较有怨愤的。
二、开凿大运河
南方经济复苏,北方却土地贫瘠,南人认为北人都是杂种,粗鄙无文,北人却认为南人为被征服者胆小懦弱,导致两地相视之,几如异族。在这样的境地下,没有多少人认为隋王朝的统一会持续多长时间,因为习惯了战乱与纷争的臣民们,在下意识里还在准备应付下一场背叛政变或者改朝换代。年轻的杨广知道要使帝国的统一从形式升华为精神,就需要一个沟通南北的大动脉,不但可以促进南北的物质交流,更可以促成南北的文化融合,只有这样整个民族才能神通气爽,血脉贯通,而建设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就是最好的渠道。
随后到了仁寿4年,百余万民工从家乡出发,奔赴通济渠,又过了9天,新的命令传来,九名大臣被派往江南,建造万艘巨船,以备5个月后的南巡之用,但这些都是建立在老百姓们的血汗之上的。而严格的工期要求,以打骂为主的主要手段严厉监工,长时间超负荷的劳动,恶劣的伙食加上医疗劳保设施的缺乏,导致大批民工生病甚至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