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一个人有了名望,基本上可以说是摸到了仕进的大门。果然李孚成为郡吏,在建安七年(即公元202年),袁绍呕血而死,袁尚继承袁绍的位置统领冀州。李孚成为袁尚的主簿,相当于袁尚的秘书,非常亲信的关系。袁尚和兄长袁谭为争夺冀州而刀兵相向,袁谭进攻冀州失败,袁尚反过来进攻袁谭,李孚随军同行。袁谭为了自保与曹操联合,曹操抓住袁尚出兵,邺城空虚的时候袭击邺城。
李孚的天才表现
曹操将邺城围困起来,邺城是袁尚的大本营,袁尚当然不敢继续进攻袁谭,率领军队回救邺城。在没有回到邺城的时候,袁尚希望能够得到邺城内部的消息,并且争取与邺城守将,也就是袁尚的别驾从事审配确定内外交通、夹击曹操的计划。袁尚与李孚商议,该由谁来执行这个任务。
李孚认为派一个没有能力的人,恐怕很难完成目标。于是李孚请求由自己来执行这个任务。袁尚问李孚需要哪些准备工作,李孚认为邺城的围兵十分严密,大部队根本无法突破曹操军队的封锁,还容易被发现。所以李孚只是选了三个人,让他们准备粮食快马,唯独不携带兵器。
半道上李孚令随从准备三十枚刑杖,自己带上武吏所带的平上帻,带着三个随从趁夜到邺城城下。邺城被包围得水泄不通,李孚手中的力量不够,所以只能智取。李孚自称为军中的都督,先到曹操军队的北围,沿着军队标表一直向东,又从东围到南围。在一路上呵斥责骂围城的将士,对他们进行轻重不一的责罚。李孚故意经过曹操军营前,一直向南行进,最后再往西拐,就是邺城的正南方的章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