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韩信跟过项羽,张良跟过韩王,虽说一人之下,却无万人之上。萧何呢?惊鸿一瞥就选中真命天子。对这三个人来说,选刘邦是眼光问题。为什么不自己干?性格决定命运。攀登巅峰的人需要强烈的权力欲,这三个人都没有。萧何在沛县造反的时候是秘书长,位高望重,反贼头把交椅唾手可得,他匿了,从此与权力的游戏互道珍重,而张良更不凡,韩相国之后,身份上和项羽一个级别。
那个乱世年代,八竿子打不到的伪贵族都敢称王,张良从未有任何动作。忠贞是忠贞,但自拉大旗肯定没希望。韩信一生,不算最后真的作乱,至少有两次机会。朋越那里一次,后一次刘邦出巡想拿他,机会其实更好,可他呢?自己缴械投降了,再说说韩信,再没遇见刘邦之前就是个仪仗队队员!是经萧何引荐,然后直接被刘邦提拔为大将军,韩信和刘邦年龄可是隔着辈分的,换做你是刘邦你敢把军权交给一个师出无名的年轻人吗?
再说萧何,没跟刘邦之前是县里面管粮食的,按照现在的职位应该就是粮食局局长吧。萧何是因为跟着刘邦他才有平台施展才华,再说樊哙,没跟刘邦之前就是卖狗肉的,也是因为跟了刘邦,才成为一名骁勇善战的将领。韩信有机会就会单飞或造反。我们看到的历史是他们权衡利弊,各方实力和心理博弈后形成的平衡格局,这种格局并不稳定,实力如果此消彼长就会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