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高锐在前述"分享大会"上承认,分账剧在内容创作上的难度,实际上比版权剧、定制剧,以及同样To C逻辑的网络电影都要大。按照平台的分账规则,会员连续观看一部网络电影6分钟就达成一次"有效观看"。但对分账剧来说,要做到没有水分,因为每一集都要算分账。如果观众看了前面几集不想看了,那后面的分账收入就没有了。"分账剧内容创作上,考虑用户是否能跟着你的叙事节奏一直走下去,这很重要。"
5、为什么多是新人新公司?
这5年多以来,成功的分账剧投资回报率都很高,分账收益的"天花板"也不断被打破,但分账剧的"玩家"依然以新成立和腰部的影视公司为主,分账剧的主演绝大多数也都是新人新面孔。直到今年,一些知名的传统To B剧集制作公司才陆续入局。
"从商业行为来分析,剧方会衡量做版权剧赚的钱多还是分账剧赚的钱多?以及在这两种逻辑之下,自己优势是什么?"钱晶告诉新京报记者,许多新成立的或者腰部的影视公司还没有代表作、行业地位也不够高,拉不到大的投资,也请不来知名的导演和演员。这种情况下,分账剧就成了很合适的选择。他们可以通过做分账剧洞悉用户,用好的内容获得收益,也向业内证明自己。"分账剧跟制作公司的地位、品牌没有关系,纯粹拼内容质量。据我了解的,有好几家腰部公司通过拍分账剧获得了美誉度,现在已经接到大的定制剧项目了。而今年入局的一些较为成熟的制作公司,在业务多元化发展的前提下,分账这个赛道也是很好的选择。"
分账剧在演员选择方面倾向于起用新人,因为"内容体量同等的情况,基于成本考量,起用有一定演技的新人是较好的选择。对于分账剧来说,一方面要选择与角色高度适配的演员,而不是有名气的演员;另一方面也要选择观众有好感的面孔,将角色和他/她的故事演出共情共鸣是关键。当然本质还是要有好的剧本、好的内容。"另外,对于新人导演、编剧、演员来说,分账剧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上升通道。"比如《我的刺猬女孩》的主演庄达菲,剧火了之后她可以接到班底更好、制作更大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