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马云”返乡记

2021-03-03 04:04  时代周报

从石家庄回到严辉村50多天后,2月21日,范小勤出了一趟远门,以“小马云”的名义——去南京上学,衣食住行都被安排好了,每月还能给爸爸挣5000块。

没几天,范小勤被带回了家。“他还在学习阶段,真是学习的话,我们不会过多干涉。要是炒作的话,我们当地政府肯定是不允许的。”严辉村书记李海阳对时代周报记者说。

在严辉村里,“小马云”比范小勤有名。

村民们知道范小勤,因为他和哥哥范小勇老趁别人不在家,跑进去吃东西。 “他六七岁的时候,村里有人办酒席,他们俩趴在人家桌底下,捡别人吃剩扔地下的骨头吃。”村民黄弈星说。

更多人只知道“小马云”。“ 站这里给你拍个照,唱首歌。”一女子掏出手机对着范小勤的脸猛拍,记不住歌词的他不断重复:“葫芦娃,葫芦娃。”同行的另一中年妇女半蹲,与正在唱歌的他自拍。

“我出去叫小马云,回家叫范小勤和小马云。”范小勤仰着脸,磕磕绊绊地对时代周报记者说。

“小马云”回到村里 时代周报记者 陈佳慧摄

2月28日,范小勤到严辉小学报到,读四年级。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村干部表示,“他智商遗传他妈妈,坐在四年级的教室里,根本学不到什么,如果他们愿意的话,从一年级开始重新上也可以”。

几树白色的梨花从河山山顶往下散落,红色的桃花在山脚收尾。

在严辉村,村民都知道范小勤家在哪,用手一指,“沿着这条路一直往上走,河山下面就是”。

中间那栋楼房就是范小勤的家 时代周报记者 陈佳慧摄

山脚是河山村,住着四五十户人家,以范姓、黄姓为主。

河山村归属严辉村,严辉村有500多户,2500多人。村民经济来源主要靠外出务工,三分之一的村民在邻近的广东、福建、浙江等沿海省份务工。村里一年种两季水稻,外出务工的人家只种一季。下了肥的田垄被白色薄膜覆盖,三月初就可以种烟苗,端午时就能收获,质量一等的烟叶,一斤能卖到10元左右。

严辉村 时代周报记者 陈佳慧摄

被群山环绕的严辉村,是被范小勤带火的。

2015年,范小勤因为长得像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而走红,被称为“小马云”。2017年秋天,他被河北老板刘长江接往石家庄就读小学。今年1月5日,范小勤又被送回严辉村,结束了长达三年半的河北“小马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