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本应该是夫妻双方来抚养和教育,但是由于父亲的缺席,而妈妈们就像是已经丧偶,不得不独自带娃,遇到什么事情,都只能独自面对,包括死亡。
甚至有人感慨,绝大部分中国女人的一生要经历四种不幸:
当妈式择偶、保姆式妻子、丧偶式育儿、守寡式婚姻。
武志红甚至写过一本书叫《巨婴国》,说的是许多男人在婚姻中仍把自己当成一个婴儿,让妻子继续延续母亲的角色。
这样的“丧偶式婚姻”下,很多人尤其是女性滋生出了恐婚情绪。
2018年,民政部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的离婚率已由2002年的0 .90%逐渐攀升至2017年的3.2%,离婚率已经连续15年上涨。
婚姻的“保鲜期”正在逐渐缩短。
超3000万青年男性将成为剩男
5
尾声
四个故事讲完了。
1、嘴炮式催婚2、攀比式相亲3、破产式娶妻4、丧偶式婚姻
年轻人不愿意结婚,或多或少都能从这四个故事中找到原因。
这背后,是一个畸形的性别格局。从近十年的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们不难发现一个事实:
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就一路走高,并持续高位徘徊。最高峰的时候,出生性别比高于120,远超107的正常值,一度成为全世界出生性别比最高的国家之一。
过去30年间,我国出生的男性为2.9亿,女性为2.54亿,男性比女性多出大约3600万。
“适婚男性找不到配偶”的问题,必将成为21世纪中国社会最突出的问题之一。
由此,也就有了天价彩礼、农村娶妻难等一系列现象。究其根源,或许依旧离不开四个字:
重男轻女。
可悲的是,在很多地区,有些家庭倾家荡产凑出了天价彩礼,为的就是生男孩,传宗接代。如果发现怀的是女孩,甚至会选择性堕胎。
这样一来,女娃越来越少,彩礼更加水涨船高,形成一个令人窒息的死循环。
要解决这个问题,单纯把农村“剩男”输送到城市的“配种思维”是行不通的。根源,还在于人的观念。
这,才是最难改变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