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3000万青年男性将成为剩男 城市“剩女”也不少(4)

2021-02-23 13:16  光明日报

既然乡村多“剩男”,城市多“剩女”,何不搭配一下,实现地域均衡?提出这个观点的是山西省智库发展协会副秘书长吴修明。在接受媒体的采访时,吴修明大胆建议:

将农村“剩男”进行技能培训,“输出”到女性集中的行业和地区,也可以牵头组织跨区域“鹊桥相会”。

这样的建议乍一听没毛病,资源互补嘛。但在网上引起了剧烈的反响,很快有人提议:

欢迎专家首先将女儿“输送”给农村“剩男”,实现社会和谐。

网友们的激动很好理解,“剩男剩女”背后其实是两个不同的问题:

农村“剩男”大部分是被动未婚的,而城市“剩女”大多数是主动选择的。

网上有个段子非常形象地诠释了这一差异:

女生:我有钱了,我终于可以不结婚了。男生:我有钱了,我终于可以结婚了。

想当然地以为把农村“剩男”输送到城市,就能满足城市“剩女”的需求,进而解决大龄青年婚恋问题,未免太过天真了,人类结婚可不是“动物配对”。

这样的奇葩建议并不少见,每当此类问题成为焦点,都有一批专家跳出来指点江山,长篇累牍的文字中不断蹦出这样的话语:

为什么你们不结婚?

本质上来说,这就是一种另类的“嘴炮式催婚”。如果说专家们的催婚你可以不在意,那来自身边父母和亲戚的催婚则让人无处可逃。

中国青年报曾做过报道,调查显示,近八成受访者曾被父母逼婚,25至35岁的青年压力最大,被逼婚率高达86%,而女性被逼婚率比男性高6%。

这样高密度的“催婚”足以让广大未婚青年奔溃,不堪其扰的网友“哈茶”甚至画下了名为“催婚六式”的漫画,来吐槽家人的催婚。

这时候,就会出现一个奇怪的现象:

不允许孩子早恋的那群人,却在催着他们快点结婚。

2

攀比式相亲

2016年,一档由金星主持的节目《中国式相亲》,刚播出第一集就“炸”了。

有网友说,看了这个节目终于明白为什么很多人不想结婚了。

这个节目的宗旨也很“中国风”:一人脱单,全家光荣。节目的设置是男方在隔壁屋子里,父母替他们挑选女朋友。所以,女方看不到男方长相,只能根据他们父母的行为去判断。

这个节目非常奇葩,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到网上自行搜索,这里放上第一组家庭的要求,够直接够雷人:

但说实话,这个节目只是中国式相亲的冰山一角。看到下面这个“中国式相亲鄙视链”,就连北大女博士也要瑟瑟发抖。

当然,为此操心的绝大多数都不是年轻人,而是他们的父母。如果你去到北京的相亲角,那里清一色年过半百的大爷大妈,他们带着水壶,拎着板凳,背着手,来回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