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印度对华挑衅的最根本原因和动机!(4)

2021-02-21 05:22     凤凰网

莫迪本来希望效仿中国,通过吸引外资,兑现人口红利,将大量的农民转移到工厂车间,以富民强国。

其中一个“小目标”,就是把制造业在国民经济的比重从15%提至25%。

然而,从2014年到2018年,制造业占印度GDP的比重不升反降,从15.1%下滑至14.8%。

中印之间的结构性冲突

对中国来说,印度这只不过是在第三世界大国开辟的又一个新市场;但对印度来说,却是对本土制造业的沉重打击。

大多数第三世界国家,本来就没有自己发展制造业的打算、意志、实力,买买买中国货,输出资源能源就好了。

印度则不然。

从资源禀赋看,它和中国很像。人口密集,资源能源相对匮乏。要想富裕,必须让民众进工厂,出卖劳力换钱,通过劳动密集型产业挣到第一桶金。

从国家意志看,以印度之大,总有一些头脑聪明的精英在努力,在军工、核技术、太空探索等领域,虽然跌跌撞撞,笑料很多,但也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一直向前走。

在东亚之外,比印度还努力,表现更好的第三世界国家也没几个。

在莫迪的计划中,印度要成为“世界制造中心”,那得先关起门来练几年功,于是开展“印度自力更生”运动,出台了各种关税壁垒来自我保护。

例如,对手机等电子产品的进口关税,由之前的10%提升至15%,再提高到20%。试图逼迫中、日、韩等电子厂商在印度设厂生产。

然而,各种小伎俩并不奏效。由于工人素质不够,生产规模小,制造成本高,质量堪忧,总体上竞争力远不如中国。“印度制造”依然无法取代“中国制造”,中国的商品贸易顺差依然越来越大。

在印度的立场来看,具有先发优势,多、快、好、省的“中国制造”,正是他们发展民族工业、推动经济发展的巨大障碍。

因此,“去中国化”势在必行——把中国商品赶出去,把机会留给印度企业。

经济难题无解,就只好诉诸民族主义了

在很多印度人眼里,中国才是直接欺压他们的最大“霸权”。

从长远来看,如果印度市场不能“去中国化”,不能为以亿计数如潮水般涌入城市的农民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印度就永远没有出头的机会。

疫情最先在中国爆发的时候,印度国内上下一片欢欣鼓舞摩拳擦掌,认为这是取中国而代之的天赐良机。

然而,事实的发展无情而且狠狠地教训了印度人:中国迅速控制了疫情,印度却一步步走向失控。

在疫情失控的同时,印度经济也创造了历史最大跌幅:二季度GDP环比减少23.9%,仅次于美国(-32.9%)。

印度常年处于贸易逆差,需要外派劳工,并接受外派劳工的侨汇才能勉强满足外汇收支平衡。

然而在今年疫情爆发后,印度无法和往年一样外派劳工来收取外汇,例如印度劳工经常出现的海湾国家,由于疫情不批准这些劳工的工作签证,这些劳工在提高国内失业率的同时,也减少了印度的外汇收入。

印度外汇储备5600亿美元,但印度外债是11700亿美元。外汇储备不能覆盖外债,很容易被金融攻击。

而这紧要关头,中国商品还在源源不断地输入印度。

在印度人看来,比起南亚霸权、领土争端,中印两国之间,最大最根本的矛盾就是竞争世界制造中心这一位置。

这是一个无法调和的矛盾。印度对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充满了羡慕嫉妒恨。

但不要说世界工厂的地位,印度目前连在国内市场都无法与中国商品竞争。

2017年洞朗冲突后,中国对印商品出口一度增速减缓。但在2018、2019年再度扩大。

没办法,只好再来一次挑衅了。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