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
从茅台的宣传上不难看出,头顶多个头衔的王莉在“茅台人”眼中值得被称一声“院士”,但舆论却对此并不买账。
有网友评论道:“大名鼎鼎的中国品牌,普通人却喝不起。工程院院士是全国人民敬仰的科技泰斗,一个白酒企业,茅台何德何能,当授如此殊荣?”
凤凰网财经《启阳路4号》查阅公开资料发现,“院士”作为世界学术界给予科学家的最高荣誉称号,在我国具备极高的选择标准和条件。
一般来说,只有在工程科学技术方面作出重大的、创造性的成就和贡献,热爱祖国,学风正派,具有中国国籍的高级工程师、研究员、教授或具有同等职称的专家(含居住在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侨居他国的中国籍专家),才可被提名并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2月,中国共有两院院士1755人,其中包括耳熟能详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疫情期间首当其冲奔赴武汉的钟南山院士,以及国家传染病重点学科带头人李兰娟院士等人。
而另一方面,2015年凭借发现青蒿素抗疟功成为中国问鼎科学类诺贝尔奖第一人的屠呦呦则曾多次落选,至今仍无缘国内院士殊荣,由此也侧面印证出我国院士的当选之难。
对此,欧阳千里在接受凤凰网财经《启阳路4号》的采访时表示,我国的评判标准没有诸如“论文发表量”、“科研成果数量”等硬性指标上的要求,虽看似比较模糊,但却是从多个维度的综合性判断,因此评判起来更为严苛。
而在欧阳千里看来,“院士”候选人的推荐单位也是中科协在评判时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一般来说,推荐单位的属性会在选择候选人的选择上有一定的影响,而由更权威的推荐单位推荐的人选会加分。”
欧阳千里告诉凤凰网财经《启阳路4号》,中国科协曾于2015年实行地方科协与行政机关脱钩的试点通知,“地方科协脱钩后即成为民间组织,施行自我管理,几乎没有行政意志。而不脱钩则代表仍是官方组织,会接受有关部门指导及管理,甚至还是事业或公务员编制,具有行政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