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农民出身,刘邦和朱元璋,保江山的方法都一样

2021-07-30 08:34  360kuai

刘邦和朱元璋,两人时隔近1600年,俱为太祖高皇帝,分别是大汉朝和大明朝的开国君主。汉、明两朝不可同日而语,一个是雄武盛世,另一个则渐趋闭塞,强弩之末。在统一的中原王朝开国君主里,刘邦和朱元璋容易被一并提及,源于二人皆是草莽出身,以自身事迹印证了秦末农民首反者陈胜“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断言。刘邦此前只是个亭长,属于没有编制的村干部,游离于体制外。朱元璋则更不济,不仅没有任何话语权,连一日三餐都是问题。反观其他广为今人熟知朝代的开国君主,隋唐的杨坚、李渊俱是国公级别,大宋的赵匡胤也是手握兵权的大将,元清太祖则是骁勇善战的少数民族领袖。相比之下,刘朱二公真的只是个没有任何实力的小农民。

农民自然就有他农民的习气,并不是披了身龙袍就能洗掉的。二人立国后最大的一个共性便是大肆分封同姓王,以保自己辛苦打下来的江山可以万年永固。这分封制本是周代盛行的制度,西周近三百年,到平王东迁后已经食到了诸侯自掌权力对抗中央的恶果。所以这封建社会本是大周八百年间的形态。至秦始皇统一中国,郡县制确立,事实上已经不能算是“封建”了。到西汉立国,刘邦算是开了历史的倒车,最终酿成了景帝时期的七王之乱。幸而武帝削藩有策,西汉没有亡在藩王而是外戚,这也说明了当时政治制度的不成熟性,皇帝孤家寡人,权力收归中央,自己又管不过来,不是假手外戚便是宦官。刘邦做过亭长,文化还是有那么一点,但是这朱元璋则活脱脱的鄙陋农民一个,农民的性子往往很直,到了大明朝建立,该兔死狗烹之时,老朱就是一个字,杀!完全没有北宋赵匡胤的温和,自然更比之不及大唐李世民的胸襟。但凡农民起义的,往往就是破坏、享乐、再溃败,如此一条铁律行之不悖。从唐末的黄巢到元末的张献忠、明末的李自成、清末的洪秀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