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被历史掩盖的大明顶级聪明人

2023-02-01 12:19  360kuai

从朱元璋的身上,我们能看到洪武大帝骨子里浓浓的家国天下思想。在九大封建王朝中,朱元璋的统一难度是最高的,小弟从来不相信什么白手起家,但朱元璋却用自己传奇的一生向我们证明了这世界上还真有白手起家这回事儿。平心而论,朱元璋的统一剧本是属于噩梦级的,也只有朱元璋才能玩的转这噩梦级剧情。正因为得之不易,所以朱元璋才分外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江山。当时摆在朱元璋面前最现实的一个问题就是怎么把这偌大的江山给一代代的平稳传承下去,朱元璋的野心很大,他要的是属于朱家的永世江山。在朱元璋浓厚的家国天下思想中,他觉得自己的儿子们才是最牢靠的,这些儿子们才是他最大的依靠,于是分封制开始实行了。但鉴于汉朝的七国之乱,朱元璋在施行分封制时他也是对自己儿子们加以小心的。表现最明显的就是朱元璋对分封诸王权利的约束。

在分封制施行之初,各个王府的相、傅大多兼任地方大员且基本全由开国功勋大臣担任。其中最著名的有这么几个人,郑九成是秦王府的左相,他同时还担任陕西行省参政,大名鼎鼎的耿炳文也是秦王府的人,他是秦王府的武相,同时他还是陕西行省右丞;汪河是晋王府的左相,他还兼任山西行省参政;广西行省参政蔡仙是靖江王相,蔡仙的权利远不止于此,他还兼任参政提督广西卫。诸如此类的例子实在是数不胜数,各个王府有了这些开国功勋大臣的辅佐与加入后,他们的实力更为稳固,可以说这也达到了朱元璋想要的效果。儿子们的实力强了,大明的江山也必然更为稳固。这时候,这些王爷们还没到自己的封地,耿炳文,郑九成他们实际上担任的是地方上的要职,王府的职位只不过是虚的。所以说朱元璋给予自己儿子们的权利还停留在纸面层面上。

洪武九年(1376)正月,诸王即将启程到自己的封地。这时候朱标还活着,朱标这年21岁。朱元璋这时候意识到情况有点不对劲,如果把诸王的实力搞的过强,那年轻的朱标在未来能否控制住这些弟弟们,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朱元璋的心头。出于长远利益考虑,朱元璋立马调整了政策,他让耿炳文,郑九成这些功勋大臣们依旧担任各个王府的相、傅,与此同时,朱元璋不允许他们再担任地方上的要职。这其实是一种变相的削弱,无形之中也为朱标铺平了道路。

朱元璋觉得这些削弱还不够,他在暗中依然继续着不为人知的削弱诸王的行动。朱元璋这一系列的暗箱操作被一位顶级聪明人敏锐的察觉到了,没错,这位顶级聪明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叶伯巨。洪武九年十月,朝廷以星变求言,叶伯巨马上提出了分封制的严重弊端。说实在的,任何一种制度都是有利有弊的,这世上哪有十全十美的事情。在这之前,也有人对朱元璋委婉的提出分封制的一些弊端,但从未有叶伯巨这么极端的操作。如果你细品明史,那么你会发现在这个事件里面其实是有隐藏剧情的。叶伯巨作为一位顶级聪明人,他肯定能提前看出分封制在未来可能会产生的一些弊端,但在这篇上疏中叶伯巨也有附和朱元璋的意思在里头。朱元璋一系列的暗箱操作被叶伯巨敏锐的察觉到,聪明的叶伯巨一下子就猜出了朱元璋的内心想法,所以叶伯巨的上疏中既有为大明长远利益考虑的目的也有讨好朱元璋的意味在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