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高中探花,为何比中状元还兴奋其中里面有个大家心照不宣的猫腻

2022-12-16 12:39  360kuai

在中国的人才任用上,先是五帝时代采用的禅让制,不讲求出生背景,只看重品行与能力,是儒家常常称赞的一种方式。之后又出现了世袭制,两汉时则出现了察举制和征辟制。魏文帝在位时期(220~226年),则是采用九品中正制,这些制度虽在不断进步,但始终未能形成比较系统、完备并且有效的人才选拔制度。

直到隋唐时期,才慢慢形成了我们耳熟能详的科举制。在唐太宗在位时期,唐朝学院规模和数量都大大提升,而后武则天又增加"武举",等到唐玄宗时,科举制已经比较成熟了,等到宋代,科举制就成了一套相当完备的人才选拔制度。

宋代的科举制分为三个等级,分别是乡试、省试和殿试。乡试就是地方政府对当地的人才进行选拔,在乡试中脱颖而出的,会得到一个资格证,而在这个等级的选拔中,第一名通常称为"解元"。

获得资格的人才,会前去京城,参加由中央政府机构主持的选拔。而中央机构的选拔大会通常是由尚书省筹划开展的,所以称为省试,在省试中拿到第一名的,通常称为"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