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至建置史上的里程碑——侨置恒州(6)

2021-09-04 14:36  360kuai

流民士族的侨置州郡县,均取原籍旧壤之名,往往散居,无有土著。东晋,南朝釆取整理户籍,及时调整地方行政区划的政策,划定侨置州郡县领域,居民按实际居住地编定户籍,故称之为(土断)政策,按住地编户,取消流民客藉户口,选举任职,由乡里评定。

侨人的户籍为白籍,不算当地正式户口,在当地无实际土地,总想各树旧邑,思复旧井,流民初到,並无产业,为安抚流民,凭借武力,北伐讨回旧地,但多次失利,重返故土无望,居侨地既久,人安其业,上层人开始置办田产,下层人沦为佃户,奴婢,也有开荒等取得少量土地,成为自耕农户。

侨民与当地人生活无异,而负担不同,容易引起侨民和当地原居民的茅盾,不利统治,因此为了政权,便实行土断政策。

统一户口,取消侨民优待,割旧县部分领域归侨民管辖,分清侨县和原旧县地域,相互隔越,从原州郡县中划出侨置领地,所以才有了侨置恒州在终南,将古周至县治东迁甘河,分而治之的行政区划变迁。

侨置的恒州,流民士族势力強大,因而西拓,又接收了骆谷韦谷二地,遂成立温汤,苍城二县达七年之治,至武德三年,为控傥骆军事要道,县治西迁今址,甘河也就担当了七年的周至县治遗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