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有碉堡的伪满洲国帝宫

2023-01-17 13:59  360kuai

中国传统的皇宫都有宫墙,而古今中外皇宫的宫墙上唯一设有碉堡的就是伪满洲国帝宫(为了与日本天皇相区别,日本关东军不准溥仪的皇宫称皇宫,只称帝宫)。

伪帝宫(今光复北路5号的伪满皇宫博物馆)是由原吉黑榷运局(负责吉林、黑龙江两省食盐专卖的机关)大院扩建而成的。吉黑榷运局原有围墙,长368米。1934年2月,日本关东军决定在当年的3月1日将"满洲国"改称"满洲帝国",让"执政"溥仪当"皇帝"。为了保证"皇帝"的安全,就令工匠冒着严寒加班加点地赶修外宫墙和碉堡。外宫墙长933米,将13.7万平方米的帝宫包围起来,加上原有的围墙共计1301米。

伪帝宫四周宫墙建有碉堡11个。其中,东侧4个,是原吉黑榷运局盐仓炮台,处于盐仓东、南、西、北四个角落上,是为防御官盐不被"马匪"抢劫而建;后增建7个,使宫墙与碉堡浑然一体,相互依托。这11个碉堡均设在伪帝宫通往宫外的重要出口处和宫墙的拐角处,分别由伪帝宫的禁卫步兵团和皇室警卫--近卫军负责把守。碉堡均为双层半圈形,用混凝土打造,上层为露天站位,下层为卧位。

碉堡的射击孔并不完全相同,有的是一长条弧形,方便机关枪射击;有的分设8至10个射击孔,呈弧形分布,方便步枪射击。卫兵平时手握没有子弹的真枪站岗,每两小时轮班;如遇特殊情况,卫兵使用碉堡安装的通往近卫处的电铃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