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之役:带来的4个变化决定了明朝的灭亡(3)

2024-04-16 12:22     360kuai

首先,朱棣为争取诸王拥戴,将朱元璋规定的皇室子嗣爵位品级均加升二级。虽然终永乐一朝朱棣不断强化了中央政权,也从根本上改变了朝廷和藩王之间的军事力量对比。但是此后宗师皇族大量增加的俸禄对中央财政的压力,至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全国税粮总收入为2285万石,而皇族宗室的岁禄开支就达853万石,占全国税粮总收入的37%,成为国家经费中的最大开支。不断增长的皇室人口和俸禄负担,成为大明王朝晚期的重要问题。可惜,分封之制是太祖所定的万世不易的祖训,明朝始终没能很好解决这一问题。

第二,朱棣登基后为了提高处理政务的效率,首创内阁制度。在明代中晚期,阁臣不但各自培植自己的势力,也致使明中叶以后的政治日益腐败。内阁地位的特殊又使它成了矛盾辐辏之所,各种矛盾的发展,无一不是加剧了政治的腐败。而内阁与六部职权界限不清,工作上彼此失调,大大影响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

第三,由于朱棣是谋篡上位,对外臣多有猜忌故恢复了洪武年间的锦衣卫,重新开始实施明朝的特务统治。随后的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朱棣又设立了东厂,令亲信太监掌权,加强特务统治的同时提高了宦官的地位。在中枢系统中,内阁有票拟权,司礼监有批朱权,是内外相维的双轨制。但双方地位的特殊性使内阁难以与司礼监抗衡,双方权力的大小,又是以皇帝的向背为转移而互相成比。因此他们不可能有真正的相维相济,而只能形成对权力的激烈争夺。至明晚期内阁是越来越受制于司礼监,埋下了日后宦官祸国的种子,以致明朝成了宦官为祸最烈的朝代。。

第三,据《明史》记载:"成祖从燕起靖难,患宁王蹑其后,自永平攻大宁,入之。谋胁宁王,因厚赂三卫说之来。成祖行,宁王饯诸郊,三卫从,一呼皆起,遂拥宁王西入关。成祖复选其三千人为奇兵,从战。天下既定,徙宁王南昌,徙行都司于保定,遂尽割大宁地畀三卫,以偿前劳。" 史料中的大宁(今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西),位于辽蒙冀三省交界处,辽东-蓟州-宣府弓形的中心,军事地位相当重要。朱元璋曾分封宁王就藩大宁并建立卫所。大宁可以作为辽东、蓟州、宣府等地的防卫前哨,失去大宁后从关内到辽东就只能走山海关过锦州。可以说失去大宁卫使得明朝的防御战线直接收缩至长城一带,失去了对关外的有力震慑。此后蓟辽的战事不断,后金数次借道蒙古大肆侵掠京畿,更是直接威胁京城的安全。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