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杰南至,参与弘光政权的建立,对南明有很大影响(2)

2024-12-23 17:02  360kuai

其次,弘光政权继承明朝历代权威,依托洪武旧都,利用完整的南都统治体系,保持着对整个明版图的精神控制和半个版图的事实控制。它建立仓促,却体系完备,而且地处明王朝的赋税中心与人才基地,拥有一定的军事与经济实力,得到大批人才拥护,在几大势力中还保持着这些方面的优势。弘光称帝时,"清室仅有北直隶,李自成居有陕、晋及河南的一部,张献忠称霸于四川。这时南京政府所辖的土地,除南直隶与浙江、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诸省而外,并据有湖广、河南、山东的一部,中国所谓富庶之区皆在统辖之下,拥有广大的人力物力。"它对统治秩序的重新稳定与版图的重新恢复有主动权,却迅速灭亡。其中原因,尤值探讨。

弘光政权定都南京,南京安危系于江北。弘光政权的江北防务全赖"四镇",同时"四镇"势力在弘光政治中也产生很大的影响,其中以高杰最为特殊。高杰此人,出身农民军,因儿女之情反出旧主李自成阵营,并与之刀兵相见;入官军征讨农民军,却残暴滥杀;弃北都,觊觎扬州之富,却感于史可法,从而力保南都,辞拒清廷,全力北伐;狡诈多变,却大意身陷睢州。此一人,足见人性之复杂,对于我们评判弘光政权人物时提供多维视角,这也是他与其他藩镇的不同点。高杰自南奔后开始参与弘光政权的军事防务,广泛参与了弘光政权的政治运作直到他身亡,但也因为他的身亡引起的一系列连锁反应,使得弘光政权内部斗争势力再次此消彼长:弘光政权过河光复力量破坏,黄淮防线消失,军事体系--四镇协调以守江北而左良玉守上游的形势崩溃,这都加速了弘光政权的覆亡。他的政治态度与军事行动对弘光政权的兴衰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高杰身列四镇,对弘光政权的稳定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他握有重兵,在弘光政权中影响举足轻重,从史则史安,从马则马强。这从开始史可法没有军事势力支持而被马士英排挤出南京,到后来高杰归属史可法,史可法在军事行动中渐渐有了话语权可以看出。高杰又在军事防卫上维护着南京的北边安全,因为四镇之地对南京至关重要。高杰出身农民军,先后隶属不同的阵营,使他几乎聚集着弘光政权政治纷争中所有的焦点。从高杰与弘光政权人物关系中,可见弘光政权所有政治乱象与利益纠葛,也可以厘清弘光政权中的政争实质,也可以得出它快速衰亡的其中一个原因。

戴名世言"呜呼!自古南渡灭亡之速,未有如明之宏(弘)光者也。地大于宋端,亲近于晋元,统正于李升,而其亡也忽焉。"弘光政权灭亡有很多原因。如"流贼与建州相因亡明";又如竺可桢所说 15 世纪至 20 世纪是整个时期中最冷的阶段,从神宗万历二十八年到圣祖康熙五十九年,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寒冷、持续较长的时期;又如当时瘟疫、干旱、蝗灾流行在北方,这些灾害严重动摇了明朝的统治根基。其他原因则更多,如皇帝的才智、皇帝的用人、明朝的党争、轻弃(崇祯皇帝自杀,南明文臣受委屈即辞职,武将有战事就逃跑)、马阮二人的个人因素、史可法等人误国、藩镇的设立、军队的失控、国家制度的不健全与国家权力系统非正常运转,上述林林总总的原因都直接、间接地导致弘光政权明明略显优势,却如儿戏般仓促而立、仓促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