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最神秘之人:齐名神医华佗,或随关羽败亡,正史却鲜有记载?(2)

2022-08-20 08:19     360kuai

张仲景年少时,还曾经接触过因"党锢之祸"逃回故乡南阳郡的何颙,这位名人后来还曾经与王允合谋刺杀董卓。那个时候,老前辈就预言他日后必为名医,大概,那个时候,张仲景就对医术感兴趣并有所了解了。

在建安初叶,张仲景还接触到过一位著名的患者,就是逃到荆州,追随刘表的"建安七子"之一王粲。那时候,王粲才20多岁,张仲景就看出他有病,还说王粲40岁以后就会落掉眉毛,再过半年就会死。还给他开了一副药,"五石汤"要他服用。这"五石汤"内含五种出自矿石的毒药,即丹砂(硫化汞)、雄黄(四硫化四砷)、白礜(硫化砷铁)、曾青(硫酸铜)、慈石(天然磁石,即四氧化三铁)。不料王粲收了这药,却不肯服下去,过了三日,张仲景又得见王粲,问他服药了么,王粲答道已服。张仲景却看出王粲的脸色不对,问王粲为何轻视自己的性命。王粲就不回答了。后二十年,王粲的病状果如先前张仲景所言,先落眉后病死,导致王粲身死的疾病,大概是出于他身体固有的老毛病,但就在他病死的那年稍晚时候,曹操集团的大本营邺城还发生了一场大瘟疫,"建安七子"中的徐干、陈琳、应玚、刘桢四人,通通死在了瘟疫之中。

张仲景最为后世称道的事迹,就是他任职长沙太守之时,亲自坐太守府大堂为人行医的事情。然而,他何时任职于长沙郡,也是一个大问题。因为那时的长沙郡,在整个荆州之中,算是比较偏僻的一个郡,郡内居民多数是山区里的"蛮夷",很多都不服朝廷统治,更不要说刘表这种割据诸侯了。同时,东面的孙氏兄弟,也对这里虎视眈眈,这里实在不算是什么太平地方。因此,清代有人就怀疑,在官渡之战期间,被桓阶游说,带领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反叛刘表的长沙太守南阳人张羡,就是张机张仲景其人。然而张羡造反时候,还正是建安五年,虽说符合"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年"的描述,但是时间上还是有点差距,另外,张羡在反叛刘表期间就已经病逝,长沙方面拥立其子张怿为太守,但不久他也被刘表击败并被杀。所以这个张羡,以及他的儿子张怿大概不会是张机张仲景其人,但有可能都是他的族人。

张仲景成为长沙太守,大概是这场变乱以后的事情。或者,有可能,张仲景只是在长沙活动过很长时间,后来人们觉得地方上也需要名人,于是就把他脑补为长沙太守了。毕竟,张仲景担任长沙太守的事情,始见于唐代甘伯宗所作的《名医录》,这时候距离三国已经很长时间了,只怕记录的可靠性比不上两晋南北朝时代的遗留记录。假若他真担任过长沙太守,恐怕也是在韩玄以前,他被韩玄替换的原因,恐怕也是因为刘表看他没事就行医治病,对于孙氏集团的武力威胁缺少防备吧。或者是在赤壁之战前后,曹操觉得韩玄更听话,就让韩玄顶替了他的位置。倘若张仲景在赤壁之战还活着,他大概也没有跟随王粲北归,倒是有可能追随了刘备。他最后的结局,可能是跟随刘备进了蜀中,或者可能是在关羽失荆州时候死于吕蒙军之手了。另外,比起华佗来,张仲景的弟子也要少得多,仅有一人卫汜(或作卫汛)有名流传,

张仲景的生平事迹,是一笔糊涂账,他的著作也太半佚失。但从他的著作来看,他的《伤寒杂病论》,是中医史上第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的经典,喻嘉言称此书:"为众方之宗、群方之祖"。这本书就实际内容而言,也是结合了医经派(实践操作派)、经方派(经验医学派)两派的思想。元朝明朝以后,张仲景被奉为"医圣",甚至在他的故乡南阳,还有庙供奉香火,可见受尊崇的程度。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