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末年,陈胜首义而天下景从,一时间秦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间,然而自章邯大破周文以来,张楚军却一战即溃,吴广、陈胜先后去世,反秦联盟瞬间土崩瓦解,此时秦王朝又转危为安了,当反秦联盟重新开战的时候,领导者已经从陈胜吴广,变成了楚怀王与六国后裔,巨鹿战罢,高歌进入咸阳的使刘邦、项羽,也是楚怀王熊心和那些上个世代的贵族们。这里我们需要看到的是,秦朝二世而亡,不仅仅是因为暴政与流民,更为重要的是那些足以将政治力量进行整合、进而推翻旧秩序的六国贵族们。同样,真正推翻隋朝统治的也不是王薄和翟让,而是属于关陇集团的杨玄感和李渊。
因而,我们可以看出,单纯的暴政与随之出现的流民并不一定会导致王朝崩溃,旧王朝的瓦解还需要两个条件:第一,政治力量能够得到整合,进而威胁中央政府,第二,旧王朝内部机能衰竭,无力应对动乱,只有在这种情况下王朝才会走向终结。比如众所周知的黄巾起义,声势同样浩大,但是没有一个阶级能够将流民力量整合起来,同时东汉政府走向衰落,无法应对农民起义,因而各路军阀作为政府军的代表平定了起义,并进而瓜分了东汉王朝。
此时我们再回过头审视汉武帝时代,西汉之所以没有在武帝手中走向终结,不仅仅是因为文景给他留下了足够的家底,更为重要的是武帝已经完成了制度改革,消除了王朝的不稳定因素,强化了王朝的统治能力,因而足以应对此时出现的动乱。
汉武帝曾对卫青说:【汉家诸事草创,加四夷侵凌中国。朕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不出师征伐,天下不安】,今日来看,武帝一生功绩即可概括为"变更制度"和"出师征伐"两点,二者之中又以前者最为重要。自汉初以来,奉行黄老之政,除清静无为的统治思想外,在制度上则无太多创造,最为典型的是萧何创《九章律》,便多有《秦律》的影子,到武帝时代,王国问题得到初步解决,功臣逐渐老去,制约皇权的几大力量都已消散,这便为武帝改革制度创造了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