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虽然刘备不是一员名将,但是大小战役也经历了数百场,怎么可能不知道分兵作战的后果?当时刘备确实分兵,但是并不是分兵八百里,而是在八百里内的各个隘口驻兵,根据《三国志 陆逊传》的记载:"斩张南、冯习及胡王沙摩柯等首,破其四十余营。"也就是说,陆逊当年一共攻破了刘备的四十多个营寨,刘备每隔15里设置,共50个营寨,相互之间一旦有其他营寨遭遇围攻,其他营寨也可以迅速知晓。其中有一两个是补给营,负责粮草运输。所以说,刘备这么排兵布阵是完全没有问题的,甚至十分高明。
最后,陆逊在给孙权的心中写道:"臣初嫌之水陆俱进,今反舍船就步,处处结营。察其布置,必无它变。""今住已久,不得我便,兵疲意沮,计不复生"。大致意思是,我以前害怕刘备水陆并进,一齐进攻东吴。如今他舍弃战船,反而采用步兵进攻,对此我丝毫不害怕他。我观察他很久都没有进攻,士气早就低落,我只要偷袭,对方定然会溃败。当时刘备伐吴,耗时一年半,既不与东吴讲和,也不强攻陆逊,只是在夷陵驻扎。从益州到夷陵,上千里的补给线,蜀军早已疲惫不堪,而营寨边的栅栏又容易着火。
也就是说,陆逊火烧八百里连营,只不过是障眼法,真正的原因则是刘备方面的士气低落,长达一年多的对外作战,将士们思念家乡,而主帅整日在此驻扎,既不进攻,也不后退,士气不振,怎能抵御对方的偷袭?各位小伙伴,你们对这件事怎么看?关注我,每日更新三国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