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里绥服:三百里揆文教,二百里奋武卫。
五百里要服:三百里夷,二百里蔡。
五百里荒服:三百里蛮,二百里流。"
在大禹设定的国家疆域当中,不同层次的疆域地位和管理方式是不一样的,比较接近的疆域一般都分封给自己最亲近的人,远一点儿的则会是功臣的后代,再远的可能就是历史上的其他朝代的功臣之后。到了很远的地方,大禹控制他们而不直接治理他们,称之为"要服"、"荒服"。
五百里绥服:三百里揆文教,二百里奋武卫。
五百里要服:三百里夷,二百里蔡。
五百里荒服:三百里蛮,二百里流。"
在大禹设定的国家疆域当中,不同层次的疆域地位和管理方式是不一样的,比较接近的疆域一般都分封给自己最亲近的人,远一点儿的则会是功臣的后代,再远的可能就是历史上的其他朝代的功臣之后。到了很远的地方,大禹控制他们而不直接治理他们,称之为"要服"、"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