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评价
公众人物与舆论的交锋从不会停止
2012 年,李思思刚结束台里录制,突然接到了春晚导演组的电话,邀请她参加 2012 年春节晚会的筹备会。
" 我问对方为什么要开会,他说来参与主持工作。当时我还以为是场外主持,但他们说今年好像没有场外。" 那一瞬间,李思思感觉自己手脚冰凉。直到真正坐在会议室里,身边都是台里前辈级的哥哥姐姐,她都仍未产生真切感。
舆论的压力猝不及防地扑面而来。" 央视春晚的新鲜血液 "" 春晚最年轻女主持人 " 一经公布,李思思的阅历、背景很快被深挖了一个遍。" 为什么是她?" 是观众提出最多的疑问。
▲李思思与康辉主持 2019 年央视春晚。
" 真的会在意。" 李思思坦言,每一个声音都会进入她的心里,甚至会愤愤不平," 为什么他们要这么说?" 那正是春晚准备与联排的关键时期,每一场的节目顺序、细节都在调整。主持人需投入高压状态,适应所有突如其来的变化。李思思只能刻意把自己封闭在相对小的空间里,屏蔽任何可能会获取 " 声音 " 的方式,让自己没有闲暇去摄入妄言置评。
但难免会有影响。那一年,李思思在春晚的第一段主持是采访费翔母子、王珞丹一家。只是简单的两个问题,上台前李思思却提出至少五次 " 再来一遍 " 的要求,力求零差错。然而正式直播,面对烂熟于心的问题,她的手还是紧张到微微发抖,虽然下一秒她便用两只手握住话筒,转危为安。
那一夜似乎很漫长。直到屏幕开始滚动字幕,时间拨向农历新年,李思思才感觉到,这一切都是真实的。
随后几年,李思思接连主持了七届央视春晚,但怀疑的声音从未消弭。" 其实你屏蔽掉这些声音,也屏蔽掉了自己进步的更多空间。" 网络时代,公众人物与舆论的交锋从不会停止,李思思试着 " 过滤 " ——规避网络中不善意的言论,吸取能激励自己成长的建议。
如今在社交平台上,李思思会自信地安利新节目,记录与儿子、母亲等家人的日常,自创 # 思思健身打卡 100 天 # 的互动话题;有时网友给她提出建议,她甚至还会下场互动。她正在大方地向外界展示最真实的李思思。她的微博简介写着," 我们所浪费的今天,是昨天死去的人奢望的明天;我们所厌恶的现在,是未来的自己回不去的曾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