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的统一为什么不长久?(5)

2022-11-09 09:39     360kuai

看完司马炎的故事,你很容易就会在脑海里浮出一个词来:连锁反应。从大封诸王开始,司马炎就掷下了游戏的骰子,然后被一环扣一环的问题追着跑。他做出了许许多多的决策,看上去都没什么错:他必须大封诸王,因为曹魏宗室凋零的教训尚未远去。而且如果没有宗室的支持,他也不可能夺取曹魏的天下。之后,他派出诸王监视各地,这看上去也很有必要,毕竟边将的坐大确实不得不防。他当然也知道宗室同样有威胁中央政权的可能,所以又及时削减了州郡的兵权。看上去,他的每一步处理都是妥当的。你如果明白了他当时所面临的困境,可能也会做出像他一样的选择。很多人看历史,喜欢站在高处俯视,对古人各种指点,这里不对那里也有问题。但你若真的平视当时的场景,就会发现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得已的苦衷。他做出那个选择,在你看来谬误百出;但在他那里,却可能是逼不得已。而你所以为的"问题",却可能正是人家的解决方案。我们要做的,不应该是总盯着问题本身,而是应当深入问题的背后,去探究问题的成因。因为一个问题的出现,很有可能就是为了显现另外的问题。历来评说,是司马炎大封诸王,才导致了最终的战乱。但你只要仔细回溯他当时所面临的问题,就会发现后人能想到的,他其实全部也都想到了,而且都力图去纠正,手段上并没有什么错。

他真正的困境,是面对的问题太多,而解决问题的手段又太少。

有一句俗语是这么说的,"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言下之意,就是面对问题的时候,要有针对性地解决。这里其实可以延伸一下:既然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那么开两把锁需要几把钥匙呢?当然是两把了。那两把钥匙能开三把锁吗?类推之后,应该也是不行的,至少需要三把钥匙。这个逻辑,就是经济学中所说的"丁伯根原则"。展开描述就是:政策工具的数量,至少要等于目标变量的数量。而且,这些政策工具必须相互独立。打个比方,目前经济中如果面临着失业、通胀、国际收支逆差三种不平衡,那么你只用财政和货币政策这两种政策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必须再加入其它的政策工具,比如就业政策或者体制改革,才有可能真正解题。一句话概括就是,办法得比问题多才行。

套用这个逻辑再来看司马炎当时所面临的困境,你就会对八王之乱有新的认识:司马炎知道自己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控制军队。他非常清楚,历来权臣篡位,控制军队都是第一步,所以他先让宗室出镇地方。然后又担心宗室坐大,削减了州郡的兵权。但削了兵权却又引来另外的问题,胡人内迁是一个问题,禁军的控制又变成另外一个问题。到最后,司马攸才是最大的问题。面对着这些一个接一个,一环扣一环冒出来的问题,司马炎实在是无法可想,只能通过人事的手段来解决:先杀掉司马攸,然后再任用宗室和外戚。但问题那么多,他的选择余地又那么少。想靠一个解决办法就堵住前面所有的漏洞,本就已经不现实。更不要说挑来挑去,最后还挑到了两个软趴趴立不起来的货色。他不是不想解决,而是无力解决。这种越积极挣扎越往下坠落的混沌情境,或许,有一个字可以很准确的概括出来:局。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