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洞携酒入碧溪||诗意浓香(2)

2023-09-01 09:42     360kuai

张之洞与酒的故事在民间口口相传,不仅表现了百姓对他的热爱,同时也在无形中,透露出张之洞对酒情有独钟。

张之洞是否真的到过泸州?这个史书上没有记载,只记载着, 1867年,张之洞曾出任四川学政,来到了成都

晚清的学政,其实就是乡试考官。张之洞命中三甲,到四川做学政,算他仕途生涯的开端。

在成都,他发现四川考试“弊窦日巧,盘结日深”,这也是多年之积弊,血气方刚的张之洞为务绝根株,不使作奸犯科者逾时复萌,他兴利除弊,改革考风。

三年学政任内,张之洞为四川文化教育事业开辟了一个新的局面,使全省士民皆知濯磨振励,地方事端明显减少。

当然,在成都期间,正值张之洞年华丰茂、文采风流的青年时代,与天府之国邂逅,更显其才情横溢——成都物华天宝、山岭毓秀、人文厚重,自然引发张之洞的诗兴。

在“偷得浮生半日闲”的心境下,他游历山水,兴趣盎然,在怀想古人、壮思欲飞中,留下诗作。

来成都的次年正月初七(诗作中提到了“人日”),也算官方假日了,张之洞得以闲暇,于是喝点小酒,邀上三五好友,带着酒壶,趁着酒兴,一起去了成都西郊的杜甫草堂,留下了其酒诗中的一绝:

杜甫曾为躲避安史之乱,投靠蜀官严武,在严武帮助下,于碧溪(浣花溪)边建立草堂。杜甫草堂的建立,为成都文化构筑了灿烂的一笔,也引来无数名人骚客的吟唱——张之洞就是其中之一。

在张之洞这首诗中,他提及了万里桥,成都万里桥,在明代钟惺《浣花溪记》上有着记载:“出成都南门,左方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对于成都的地名,在宋《方舆胜览》中,也曾记载过:“浣花溪在城西五里,一名百花潭。”

如今浣花溪与百花潭则分上下游,而浣花溪则是从杜甫草堂至万里桥的这一段,古称碧溪。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