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可见,貂蝉冠本非中原冠饰,最初是战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时效仿胡人的服饰特征得来,因为既有"金蝉",又有"貂尾",合称"貂蝉之饰",简称"貂蝉",也有人称之为赵惠文冠。
到了秦朝时,秦始皇延续了这个传统,并将这种帽子赐给"侍中"这个身边的顾问官儿。到了汉代,除了侍中,中常侍也能佩戴这样饰有貂蝉之饰的冠。
晋代时,貂蝉冠的用法分得更细了,官职不同,佩戴方法也就不同:"侍中常侍则加金珰,附蝉为饰,插以貂毛,黄金为竿。侍中插左,常侍插右"(《晋书》)。通过貂尾的位置,便可以区分出官员是侍中还是常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