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开国后一共分封了6个公爵,其中唯有一个是文官,那就是韩国公李善长。早在朱元璋刚刚创业的时候,李善长便跟在身边副手,多年来陆续处于朱元璋集团的核心地位,卖命参与巨大事件的决策,主管军队的物资供应。只不过朱元璋有很重的乡土望,他特别喜欢雇用淮西人。那个时候的朱元璋集团内部,都以能说一口标准的淮西话为荣。尤其是文官体系,李善长打造了一股以淮西人为主的集团,我们姑且称为“淮西文官集团”。
渐渐的少少非淮西人士感觉自己边缘化,便岑寂地团结为一体,由于这个杂牌群体中以浙江人居多,其领袖就是刘基,我们试着称其为“浙东文官集团”。
由此能够大约看出,此时朱元璋很信任的还是自己的老班底“淮西系”,而不是像刘备那样倾斜于益州集团。所以此时刘伯温所带领的一班小弟更像是曹操下级,那批名义和善力并不占优的曹植系,还总幻想与灼烁正直的曹丕系争一争地位。二者相斗双方很闻名的一次交手,就是李善长的亲信犯法落到了刘基的手里。凭证刑律,此人当斩。李善长去找刘伯温求情,后者却软硬不吃。后来朱元璋采集李善长的意见,李善长找了个借口:“现在首都大旱,不宜再杀人。”刘伯温却刚毕竟:“杀了他肯定下雨。”李的亲信就这样被杀了,但过了很多天仍然没有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