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官僚世家称帝一般不杀功臣,相反布衣天子却大肆屠戮功臣(6)

2021-10-05 13:39  360kuai

如果帝王的出身较低,自然也就导致宗族势力较弱,亦或者宗族人员水平普遍较低,很难起到维护皇权统治,成为皇位屏障的作用。例如刘邦,异姓诸侯王韩王信叛乱之后,刘邦便曾分封兄长刘仲为代王,结果这位仁兄在匈奴南侵时,直接便弃国逃亡了。再如朱元璋,朱元璋建立大明之后,曾大肆分封自己儿子为实权藩王,其实也并非没有这方面的考虑。

由于出身较低的帝王宗族势力普遍偏弱的缘故,相对应的便显得功臣集团的势力太过庞大,作为帝王自然难以安心,为了江山的稳固、皇位的传承,这时候皇帝便难免会狠心削弱功臣集团的势力,其中最典型的例子便是朱元璋。

出身较高的帝王则不存在这个问题,他们的宗族势力不仅普遍较大,且学识能力普遍较高,因而能够很好的起到屏障作用。但也有因此将自己玩死的,例如曹魏的曹丕,由于宗族势力过大,他称帝后对宗族进行严格限制,结果导致这种屏障作用消失,最后被司马氏篡了江山。又如西晋司马炎,称帝之后为削弱地方势力而增强宗族势力,结果酿成了"八王之乱"。

如上所述,我们往往只看到了帝王屠杀功臣血淋淋的事实,却很少能够看到他们背后的无奈,帝王出身的高低不仅决定了帝王的心态,而且决定了功臣集团结构和朝廷势力的平衡等各方面,而功臣被杀也并非是一句"兔死狗烹、鸟尽弓藏"所能简单解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