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弘光政权,为何没能成为第二个南宋?(3)

2022-09-12 13:59     360kuai

弘光政权,最具号召力的人物莫过于史可法。史可法(1601年2月4日-1645年5月20日),字宪之,号道邻, 开封府祥符县人(今开封市双龙巷)。东林党著名领袖左光斗的学生,崇祯元年(1628年)进士,北京城被攻陷后,史可法为福王朱由崧(弘光帝)的弘光政权的柱石,继续与清军作战。官至督师、建极殿大学士、兵部尚书。

弘光元年(1645年),清军大举围攻扬州城,不久后城破,史可法拒降遇害,当时正值夏天,尸体腐烂较快,史可法的遗骸无法辨认,其义子史德威与扬州民众随后便以史可法的衣冠代人,埋葬在城濠边的梅花岭。史可法死后南明朝廷谥之为"忠靖"。清乾隆帝追谥为"忠正"。其后人收其著作,编为《史忠正公集》。

史可法对明王朝的忠诚和对抗清事业的坚定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内部斗争中往往追求息事宁人。在拥立福王还是潞王的争议中,史可法回避矛盾,舍近求远,推荐了远在桂林的桂王。在马士英、阮大铖与姜日广两派闹得不可开交时,他放弃了朝中的斗争,孤身去江北督师,直至战死在扬州。史可法战死,弘光朝失去了最后的人望,遂不可为。

史可法壮烈殉国,并没有唤醒明王朝那些无耻的士大夫。这些人在北京城破之际,已经准备事新朝了,只是人家没有诚意接纳他们。清军入关,他们早就打算着在清廷获得一官半职。所以在清军渡江时,根本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

弘光元年(1645)五月十五日大臣赵之龙、王锋、钱谦益等献南京城投降,清军占领南京。清军攻克南京后,多铎命降将刘良佐带清兵追击弘光帝。五月二十二日,总兵田雄、马得功、丘钺、张杰、黄名、陈献策冲上御舟,劫持弘光帝,将其献给清军。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