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的读书人,很是有股清高劲的,连写几个字得几文钱,都要取一个好听的叫法"润笔"。不过,生活还是离不开钱,在这股"清流"中倒真有几位敢为自己的字开价的人。
最直接的当属郑板桥。
如果简单看他的生平,有些人会难以理解。乾隆年间的进士,曾做过县令,且政绩不错。后来,来到了扬州,居然以卖画为生,难道他在仕途上混不下去了?
其实,在板桥先生考中进士前,是非常穷的。那时,他就在扬州卖画。后来,为官十年,种种黑暗,让他心中的理想难以实现。而后,他更是因为为民请赈时得罪了人,又重新回到扬州,继续卖画。
不过,郑板桥一点都不觉得此事"丢人",他直接表示:"能看见现银非常开心,而那些赊账的都是混蛋。"那么,他是如何给自己的作品开价的呢?"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条幅对联一两,扇子斗方五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