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小平同志离开上海前对黄菊说:这是上海最后的机遇(2)

2023-11-13 06:42     网易

当时土地批租并未有成熟的案例可供参考,项目计划一经发布,便引发广泛热议。为求平复舆论压力,黄菊决定通过电视讲话的方式,来解释说明土地批租的益处。

“用人家的钱拆除棚户建新楼,新楼带来商业和繁荣,还可以友善的改善市民居住条件。”

正是这段通俗易懂的解释,让短时间内各方的争论声音得以消减。土地批租计划非常顺利,城市建设经费不足的问题,很快在短时间内便得到缓解。

从1992年开始的后十年当中,上海的城市建设的资金形成超过4000亿元的固定资产。其中政府的资金投入总数,仅仅占比达到20%。并且给城市带来的联动正面效应,远超出此前浦东开发小组的预期。

复旦大学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石磊,在经过严密的大数据分析之后。得出当时黄菊等领导提出的土地批租方案,最大的意义在于成功让上海回到世界的轨道上来。许多外国企业因为得知上海市政府的政策,慕名前往上海积极进行投资。

出口、金融等高端经济项目的开发建设,也让上海一扫颓势,开始回归到金融城市的行列之中来。

如果没有土地批租出现,上海经济增速、产业结构转型并不会如此顺利。石磊高度赞扬上海浦东开发小组的工作,认为浦东成功开发、开放对上海有着重要的意义。黄菊对上海抓住最后的机遇发展,确实起到功不可没的作用。

三二一产业发展计划,被认为是黄菊献给上海最好的礼物。如果没有三二一产业发展方针的提出,最后上海是否能够快速进行产业结构转型,实际上非常难说。原本的上海,经济对依传统重工业企业的依赖度非常高。由于政策的导向往东南方向发展,使得上海工业呈现出边缘化的趋势。

三二一计划的出现,正是着手进行上海经济风向标的调整。

一是发展金融业,金融业走向繁荣,才能够让经济发展有充足的资金保障;

二是加强内外贸易数量,商业繁荣能够带来机遇;

三是提出通讯和运输业,必须要优先得到发展。

根据上海市政厅印发的刊物数据显示,服务业得以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年均增速达到13.8%,服务业GDP增值占比超过50%。服务业增值总产量,到2008时已经累积总金额达7350.43亿元,增速达到1.96倍。

强有力的数据,说明一个非常浅显的道理,上海已经构建出第三产业三大格局(大贸易、大流通、大金融)并且第三产业的地位,也开始因为显现出高于第二产业的实力,地位开始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上海的成功转型,好处不仅仅局限于城市内部发展水平的提高。由于上海经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使得长三角地区得到反哺。

凭借着上海经济活力,江苏、浙江得到迅速发展。上海的成功,也对其他地区进行改革事务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除去土地批租之外,上海还率先推动国有企业改制、再就业工程的实施。国资改革,是上海拿出最成功的经济改革方案。当时官媒纷纷给上海打出高度评价,盛赞黄菊推动的国有资产管理模式,认为其对中国经济深层次改革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