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反观丞相,除了核心决策权以外,是拥有着一定的决策权,还是总理着一切庶务,这是内阁首辅所不能比的。
之所以会这样,其实说白了就是明太祖朱元璋集权太过度,后代皇帝没这么大精力,所以适当分权给文臣,因此出现了内阁。
但是只能适当分权,不能分太多,不然内阁权力和当年丞相没什么两样,那么就分权太多,不再是集权了,等于明太祖朱元璋的努力是付之东流了。
所以这时候宦官集团开始走上核心政治舞台,一是可以像内阁一般替皇帝分担,而且只需要适当分权就可以;二是内阁和宦官集团中的最高机构司礼监互相牵制,而皇帝居中不至于大权旁落。
于是皇帝开始有意识的分权给宦官,诸如明成祖朱棣设东厂,明宣宗朱瞻基时期正式设内书堂,以大学士陈山教导不识字的内侍,还有明代宗景泰时期,宦官"提督京营",拥有不完整的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