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打下的阵地,不能在我们的手上丢掉(7)

2021-06-25 15:18  乌鸦校尉

为了确保全歼被包围的美军,志愿军小分队分散在美军突围的路线上,每当需要阻击敌人时,就意味着一个班、一个排的战士,将要在主力赶来增援前,独立对抗人数、火力都远超自己的美军。

小高岭阵地的杨根思,就是其中一个例子。

11月29日,美陆战一师近一个营的兵力,企图占领小高岭逃走。志愿军连长杨根思不断袭扰陆战一师的主力部队,拖延对方逃走的时间。

战斗中,杨根思的连队扛住了敌机和火炮的轰炸,用仅有的弹药精准地打乱美军的队形。弹药耗尽后,志愿军用刺刀和石块发起肉搏,紧紧和美军大部队搅在一起,不让敌人的重武器发挥作用。

全连仅存杨根思一人时,这个生平炸过无数个敌人工事的爆破高手,抱着炸药包和敌人同归于尽,完成了他最后一次爆破。

在美军逃窜的一路上,有无数像杨根思一样的志愿军对他们拼死围堵,不少战士就因严寒倒在埋伏的阵地上,成了后人所说的"冰雕连"。

在志愿军的层层截杀下,在二战时创下飞速增援纪录的陆战一师,用了3天时间才走完了22公里,平均每小时只能走300米。仅是2个主力团,就在这段路上丢下了1500多具尸体。

更丢人的是,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沃克中将,因为在败退途中慌不择路,和同样被打得着急逃跑的韩军车辆相撞,在车祸中当场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