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爱作恶多端,生怕太子及其亲信揭发他的罪状,于是先下手为强,在拓跋焘面前进献谗言。拓跋焘一世英名,在晚年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暴君,暴躁易怒,经常残杀大臣。因此,他只是听了宗爱的一面之辞,就不分青红皂白,下令斩杀东宫内太子的亲信。这件事情对拓跋晃打击很大,不久后居然忧虑成疾,最终去世。
宗爱间接逼死了太子,心里非常的惶恐。加上太武帝经常在他面前流露出对儿子的思念和对自己做法的悔意。这就让宗爱更加害怕,生死攸关之际,本来就凶狠的宗爱胆大包天,居然制订了弑杀拓跋焘的计划。公元452年二月初五,拓跋焘狩猎后大醉,在营帐里面睡觉,宗爱趁机命人进去将拓跋涛杀死,然后假传太后命令,拥立与自己关系较好的南安王拓跋余为帝。
拓跋余登基后,有拥立之功的宗爱被任命为大司马、大将军、太师、都督中外诸军事,兼任中秘书,同时进封为冯翊王,此时离他成为郡公仅仅过去一年。宗爱由此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王的宦官。拓跋余做上皇帝后,纵情声色,荒废政事,朝政基本被宗爱操纵。随着宗爱越来越嚣张跋扈,拓跋余深感忧虑,于是产生了夺回大权的想法,不过此事被宗爱所知,不久后就派人将他杀死,可怜拓跋余在位不到一年,就成了宗爱的第二个刀下鬼皇帝。一年之内连杀两帝,宗爱从此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凶名。
不过,这位恶贯满盈的太监,最终也没有落得好下场。拓跋余死后,已故太子拓跋晃的儿子拓跋浚在众臣的拥护下,迅速登基,成为后来的文成帝。宗爱此时还沉浸在杀掉皇帝的喜悦中,正在家中琢磨该找哪一个比较听话的皇子做皇帝,继续大权独揽。结果,刚刚登基的拓跋浚,命令羽林中郎刘尼带领御林军,火速将宗爱及其党羽一网打尽。宗爱被处以当时最重的刑罚"五刑",同时三族尽灭,这位史上的牛人太监,受到了应有的惩罚。